第408章 怒发冲冠[第1页/共4页]

一贯内敛的臧怒,在城头远眺胡虏两万雄师悉数进入秦渠、汉渠这特别的地形中间,目光中也迸收回了战意。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色彩。失我祁连山,使我家畜不蕃息。”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朝中的秘书郎班彪,此人固然心中悄悄期盼天复大汉,可在面对华夷之辩时,班叔皮的屁股倒也不会坐错位置。他对史乘如数家珍,短短一日,就畴前朝记录中,拔取了每次匈奴入塞的节点。

尤记得,他们的步队还叫“第五营”,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金色的粟、麦应时成熟,新秦中人都在地里刈麦抢收。而臧怒等人就奉第五伦之命,守在烽燧上,头裹黄巾,防备当时占有在青铜峡的卢芳盗寇来扰。

厥后臧怒随第五伦渡河击胡,因表示卓著升了小官,便在黄河边成了亲,还是伯鱼司马替他缴了聘礼,做的证婚媒人。

看到这一幕,臧怒只想起当年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事。

一封封家书,奉告他们亲人安好,在渭北日子承平,不必担忧胡人袭扰,每逢节庆乃至另有面馍馍吃。

当夏天时,臧怒临危受命,被魏王遣至此地时,胡兵刚退不久,新秦中满目皆是一片狼籍。

此番南下,所获寥寥无几,从浑怀障往南沿途百多里,田野连一小我都看不到。

汉渠、秦渠只是灌溉用渠,深度漫不过马腿,淌水便能等闲度过,可一座座里闾空无一人,本地人带着粮食,全缩到了富平县城及坞堡中。

玄月,秋后马肥之际,乌达鞮侯插手完匈奴传统的蹛林大会后,便带着本部五千骑,又征其他小部落凑足五千骑,南下。

……

匈奴的游牧经济实在比农业还脆弱,一场雪灾水灾,就能对畜群形成毁灭性打击,几年都规复不了。劫夺农耕区遂成了他们保障生存的一部分,首要目标是掠取粮食和人丁,每逢至秋,长城内秋粮收成,匈奴也恰好马肥弓劲,就会操纵蹛(dài)林大会堆积各部,调集入塞南掠。

这让乌达鞮侯非常愁闷,部下回禀抄掠无果后,他恼羞成怒。

喊杀声从县城及各坞堡方向响起,四万军民靠着坞堡望楼烽火批示,或涌向两渠桥梁断路,或朝匈奴、胡汉军队杀来,这些声浪,终究汇成了一句话:

当着新秦中人的面,将他们祖辈所居的乡土焚为灰烬,说不定能引些另有血性的人出来送命。

现在须卜氏虽死,但王昭君的女儿伊墨居次还留在长安,传闻魏王第五伦特地给她们母子修了府邸,以汉时翁主的礼节待之。

比如汉武帝在位期间,元光六年,“秋,匈奴数盗边,渔阳尤甚。”第二年,元朔元年,春季,匈奴两万马队南下攻打辽阳、雁门等各郡,杀死辽西太守、掳走两千人丁,在雁门郡也击败了汉军,杀死汉军将士千余人。元朔三年春季,“匈奴又入雁门,杀略千余人。”

“公然来了!”

“朝中不乏有人力主弃地,但魏王却念着新秦中的好,不肯抛舍,派了很多郎官兵卒来此,岂有客兵还情愿死守,仆人却要放弃庐井坟冢的事理?”

此策实施百年,直到汉宣帝时完整处理了匈奴题目,边塞守备遂垂垂败坏,数世不见炊火之警,群众炽盛,牛马布野。三代人战役下来,新秦中人竟已忘战,此乃前人之大幸,也是古人之不幸。

臧怒这几年被第五伦夸“进步”,是军官扫盲夜校的先进分子,已经从文盲变得识字,乃至还能给妻家的亲戚念一念信。

时隔多年,他已经搬入北阙甲第,家中的女仆人仍然是嫡妻,老婆总絮干脆叨说,想不到臧怒这昔日的小行伍,竟然会当上二千石的大官。一家人对魏王戴德戴德,她只偶尔在锦衣玉食时念及昔日,感慨一句:“不晓得故里如何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