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宋太宗议征北番 柴太郡奏保杨业[第1页/共2页]

朕以国运艰巨,乃忠臣义士,建功之秋。克日边报:北番大肆犯境,军民惊扰。诏命潘仁美为行营招讨仪防备之。惟尔杨业,辽人所仰,是宜充行。朕命到日,作急赴阙,计议征进,不得稽延处置。故兹诏示。

过了一宵,次日,杨令婆与太郡夫人赴朝。近臣先为奏知,太宗降阶驱逐。何故君玉如果尊敬令婆”因他手上拿一龙头拐杖,上挂一小牌,御书八个字:“虽无銮驾,如朕亲行。”是太祖天子遗敕所赐,以此恭敬之也。太宗接上殿前,命侍官赐二人绣椅坐定,问曰:“朕未有命,令婆与郡夫人趋朝,欲建何议?”太郡先起奏曰:“闻陛下命将防备番兵。主帅潘仁美,素与杨前锋不睦,此行恐非其利。须念其父子忠勤于国,陛下当善遇之。”太宗曰:“此王事耳,别人则不成行。太郡有何良策?”太郡曰:“陛下若必欲其行,须于廷臣中,举驰名誉者保之同往,则无虑矣。”太宗曰:“此议甚高。”遂下诏,令文武举择谁可保杨业出征者。诏命才下,八王进曰:“臣举一人,可保同往。”帝问是谁。八王曰:“行营都总管呼延赞,此人忠义一心,可为保官。”帝大悦曰:“卿此举甚称其职。”本日下命,着呼延赞保杨业一同出师。令婆与太郡辞帝而出。

却说杨延德冲出围中,前面喊声不断,回望番兵,乘虚赶来。延德转过林边,自思:“当日在五台山,智聪禅师独遗小匣与我,分付罹难则开。本日何不视之?”即由怀中取出抻开,乃剃刀一把,度牒(度堞--僧道削发的证据。)半纸。延德会其意。遂将阔斧去柄,纳于怀中。卸下战袍、头盔,挂于树上。截短头发,轻身走往五台山去了。

第十七回 宋太宗议征北番 柴太郡奏保杨业

业受命而出,回府中见令婆,正值令婆与太郡柴夫人在堂中闲遣,令公相见毕。令婆曰:“老将军因何回朝?”业曰:“北番犯边,主上有诏来取,任老将为前锋之职,不日征进。特来见夫人一面。”令婆曰:“谁为主帅?”令公曰:“潘仁美也。”令婆愀然不悦曰:“此人昔在河东,被公热诚,常欲侵犯于公父子,幸主上神明,彼不能施其谋耳。今号令在其把握。况宗子等五人,已各残落,只要公父子三人在,此去难保无相害之意,令公何不省焉?”业曰:“此事吾所素知,然主上之命,岂敢有违?”太郡曰:“媳明日亲为具奏,求一朝臣保令公而行,彼则不敢生谋矣。”令婆曰:“我与太郡同往。”令公大悦,因具酒食相叙。

却说太宗既回汴京,文武朝贺毕。太宗宣杨业于便殿,慰劳之曰:“朕脱此难,皆卿父子之力也。然不知渊划一动静如何?”业奏曰:“臣宗子性刚不平,必遭其擒。”言朱毕,近臣奏入:“渊平因射番帅天庆王,全军皆没。”太宗闻奏,赞叹曰:“使良将陷于死地,寡人之过也1”因此下泪。杨业曰:“臣曾有誓:当以死报陛下。今数子虽丧于兵革,皆分定也。陛下不必深忧。”太宗抚谕再三,乃遣杨业退出。

却说番军东冲西击,杀至傍晚,始知宋君从东门而去,已离二百里程途矣。韩延寿等悔怨无及,乃收军还优州,奏知萧后:“宋帝用诈降之计,遁出东门;只杀宋将三员;又活捉一将:现在大获全胜而回。”萧后大喜曰:“既胜得杨家将帅,宋人已自丧胆,再议征取未迟。”因令解过捉将问曰:“汝系宋朝主将,现居何职?”延朗挺身不平,厉声应曰:“误遭汝所擒,本日唯有一死,何多问为?”后怒曰:“罕见杀汝一人那?”令军校押出。延朗全无惧色,顾曰:“大丈夫谁怕死!要杀便请开刀,何必怒起?”言罢慨然就诛。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