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自找晦气者来也[第1页/共3页]

李世民顿时同意了刘洎所请,命刘洎、中书侍郎岑文本、中书侍郎马周、谏议大夫褚遂良轮番到东宫,与太子交换治国之道,想借这些在朝中很驰名誉的大臣的教诲,让李治的才学更有长进,当然也是但愿借这些大臣在朝中的影响力,进一步安定李治的太子位。

辽东的高丽、百济、新罗都听封于我大唐,除高丽王听封于我大唐外中,百济和新罗的王也一样听封于我大唐,百济王扶余璋被我大唐封为上柱国、带方郡王、百济王,新罗善德女王被封这上柱国、乐浪郡王、新罗王,大唐也以宗主国的姿势补救三国间的争斗。

李世民的姑母,也就是李渊的mm,封号为同安的大长公主下嫁给太原王氏子嗣王裕为妻,王裕有个侄孙女斑斓聪明,人又极其和顺,她听到李世民要为李治择太子妃,便向李世民保举此女,李世民服从了这位姑母的建议,将罗山令王仁佑的这位女儿,嫁给李治当太子妃。

朝中事件逐步规复如以往那般,太子的职位在李世民的亲身筹划下,有了根基的包管,李承乾和李泰都分开了长安,其他诸王都在封地上,能威胁李治位的身分临时没有,让李世民松了口气。

接到相里玄奖被礼送出平壤,泉盖苏文回绝寝兵的动静后,李世民几近暴跳如雷,当即调集群臣再次参议出征高丽的事。

相里玄奖向高藏和泉盖苏文传达了大唐天子的谕,令高丽与百济不得再打击新罗,不然大唐会出兵干与,但泉盖苏文以“前隋东征高丽时,新罗乘机侵犯高丽五百里国土,如果新罗不偿还侵犯的高丽地,恐难罢兵”为由,回绝寝兵,并将相里玄奖礼送出平壤,并令使者随相里玄奖一道来长安,再次为新即位的高丽王高藏请封。

这几位都不是东宫的属官,若再加上东官的属官,能够看得出来,大唐朝中最有影响力的大臣,都已经为李治办事了。

李世民继位后,也接管了高武的要求,诏以高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

王易在闻听此过后一个劲地感慨,高丽这是自找倒霉也,此次必定逃不过被挨打的运气了!

因为群臣的反对,李世民在回绝了高丽册封了要求后,却下不了决计讨伐高丽,再加上李祐、李承乾的事起来,此事天然就没精力去存眷了,但在朝事平复后,辽东又有新的动静传来。

在李承乾反叛前,营州都督张俭就曾上奏,高丽东部大人泉盖苏文弑杀高丽王高武,立高武弟高藏为新王,自为莫离支,统辖高丽国事,张俭在奏报中力请趁高丽内哄时候举雄师讨伐。

李世民如此力挺李治,因李承乾反叛,李泰被贬后有些乱事的长安局势,也渐渐停歇下来,一些另有所图的大臣也放弃了本来的动机。

王易话音刚落,谏议大夫褚遂良顿时出来禁止,“陛下,现在四夷臣服于我大唐,陛下的声望无与伦比,即便是高丽,也派使者来向陛下请封,如此说,高丽王和其莫离支也是害怕于我大唐的,臣觉得,陛下应当再派使者峻厉宣诫,并承诺其退兵,我大唐就会册封,如此高丽王定会罢兵的!前隋时候,隋帝杨广举百万之军三征高丽,却不得其果,死伤无数,终究导致隋亡,现在有人发起陛下渡海远征高丽,万一遭受波折,陛下就不怕前隋的悲剧重演吗?”。

这些年,高丽也没有在边关有挑衅的行动,李世民即便想出兵高丽,也找不到好的来由。

这时长孙无忌站了出来,“陛下,臣同意王尚书的定见,臣感觉,高丽兵变,我大唐应当举雄师讨伐。放眼我大唐周边,前有东突厥、吐谷浑、吐蕃、高昌、薛延陀,本来都是气力强大之部落或国度,现在都已经臣服于我大唐,然并不是其至心归附,而是臣服于我大唐的兵威之下,陛下派出雄师将其安定的,陛下只派出使者,是劝服不了高丽的,唯有兵道,才可让高丽臣服。臣觉得,我大唐应举百战雄师,一战安定高丽,以报前朝之仇…”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