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团本身没有放糖,仅是洒的那层糖粉使得它们带上了淡淡的甜味,加上这和面的绿豆和薄荷末都是消热解暑的好东西,在这类闷热夏夜来上几块舒爽得很,既能消磨光阴,也不感觉过分甜腻。

余锦年笑着跑出来,给一人上了一壶茶,记下他们各点甚么小菜,才说:“这是二娘新请的账房先生,姓季。”

信安县人食淡口轻,自那日在余锦年这儿解了馋,吴婶娘隔三差五就会来一碗面馆打包上两个辣菜回家,偶然家中亲戚托人给捎来的乡货,或者自家腌制的泡菜,也都一股脑地往一碗面馆这儿送,只把余锦年当作了半个侄儿老乡。

穗穗排闼出去,揉着眼睛。

“……不准人一时半会地改不过来么?”余锦年心虚道。他常常自夸本身是高材生,却自小到大唯有一样总也高材不起来,便是数学了,如果逼他做上一道高数题,那是比叫他一口气背十首方歌都难。做账虽不比高数,但他又从未干过平常记账这类事情,是以二娘将账簿交给他后,他自是如何便利如何记,能算得清看得懂便罢,不求更多进取。

有人猎奇道:“这梳儿印是何物?”

他饮罢半盏,蓦地感受面前身影一重,少年两肘趴在柜台上凑过来,一双眼睛滑头地笑着看着本身。仿佛是刚滑进胃里的银耳俄然间收缩了普通,季鸿感觉内心有些说不上来的痒。

要说二娘收留他也就罢了,一碗面馆本就那么大块处所,之前强行收留了一个余锦年,已经将后院巴掌大的处所塞得满满铛铛,现在又多了个季鸿,他又不能与穗穗同睡,天然只能和余锦年挤在一间屋子,害得他这几日躺床上就拿捏不开,睡得腰酸背痛叫苦不迭。

李媒人提着灌藕笑嘻嘻地告别,季鸿靠在门旁,看着一扭两扭走远了的媒婆,再低头看看面带奉迎笑容的少年,眉间模糊一皱。

说罢一躬身,畴前后堂的隔帘下钻畴昔了。

余锦年顿时瞪眼道:“谁说的!”说着赶紧去捂一不留意就被抽走了的帐本。

见穗穗如何问都不说话,他忽而将面碗咚得一放,站起家严峻起来:“是不是二娘又难受了,我去看看!”

余锦年宿世谈不上吵嘴,只因大家间的好他占了很多,坏却也式微下几个, 回顾起来反倒顿感茫然。余锦年出自中医世家,余家祖上代代行医, 太医、大国手层出不穷,早已将医者仁心、厚德济生列为家训, 可谓是上慈下孝,家庭敦睦,余锦年也妥妥是大师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常都府信安县城西便有一家不打眼的小馆子,此时恰是上客的时候。这馆子开了有五六个年初了,信安县人都晓得,店里只要一个外埠来的老板娘,姓徐,世人都唤她“徐二娘”,身边带着个六七岁的小丫头。老板娘模样精美窈窕,不时穿戴一身素色衣裳,不知看红了多少单身汉,摩拳擦掌地想去撞个美人运。

“过会儿来时带个篮子,婶娘新做了坛辣子,到时你捎点儿返来!”吴婶娘走到门口,笑呵呵地回想道,“待屋子修好了,再请你来教婶娘做剁椒鱼头!”说完就急仓促地跑回家报信儿去了。

这时外边走出去几个熟客,见了他俩纷繁笑道:“小年哥儿,你也有本日!总算有了个能治住你的了!”说着昂首打量了季鸿一眼,顿时夸大地睁大了眼,打趣起来,“唷,这是那里来的姣美后生,你们这面馆莫非是看面相招人的麽!”

余锦年眉眼含笑:“有的,稍等。”

梳儿印本就做得不大,刚好让穗穗握在手里咬着吃,可她手里都有了,还似个贪婪的小尾巴,跟着余锦年一起去了前堂。门客们见小丫头敬爱,免不了又是一番逗弄,直惹得穗穗气得顿脚。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