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异途行者(二)[第1页/共2页]

“抱负很饱满,实际很骨感”,且不说昆仑山隔着十万八千里,单单流寇就是躲不过的吵嘴无常。流寇沿途逢人就杀,掠取财物女人,一时候尸横遍野,满地荒骨。流寇虽说非常残暴,却有个不成文的端方――“不杀七岁以下的孩子”。

这个偏方出自于盗墓贼。古城作为数朝古都,陵墓多不堪举,单是秦岭就有“百丈一墓,千丈一陵”的说法,成了盗墓贼大展技艺的宝地。为了防盗墓贼,陵墓建得越来越埋没,布下重重构造,最凶恶的防备办法当属“阴尸煞地”,又称“血墓”。

骊山陵完工后,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死力劝止秦二世胡亥持续修建阿房宫。胡亥大怒,三人被送交司法官署问罪正法。

元朝末年,烽火纷飞,古城作为军事重镇,更是城池残破,百姓遭殃。老百姓们眼看着日子没盼头,拖家带口往昆仑山逃命。据来古城发卖牛马羊的牧民描述,昆仑山川草丰厚,地盘肥饶,只要舍得力量天然有吃有喝,说不定还能碰到神仙点化,离开凡胎精神。

血墓发源于夏朝,昌隆于商周二朝。汉朝有一本奇书《方物志》,对血墓有详细描述:“封匠、仆、活牲于墓,众皆争相吞食,哀嚎声怖,十里可闻。旬日墓成,阴煞二气成形,或厉鬼、或戾虐,是为‘血墓’。入墓贼中气立毙,有八字偶合者逃之,阴驻阳走,面白如丧,咳血三月必亡。唯寻阳女,交合可治,生子似犬,满九岁嫡亲,食之可制。”

我俄然想起唐朝杜牧写的《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楚人一炬,不幸焦土。”

我乱七八糟想了这么多,是因为官方传播着另一个说法:为了包管食品供应,修阿房宫死去的工匠,被偷偷制成肉羹当了工人的口粮。

李奉先讲到这儿的时候,我很不觉得然:“不到七岁的孩子,荒郊野埠,饿都饿死了。好人做恶事,还找个堂而皇之的来由,从古至今没甚么两样,心机安抚罢了。”

我愣了一下,揣摩出奉先这句话的意义,顿时感觉毛骨悚然,汗毛一根根竖了起来。

西楚霸王项羽平生豪杰,被后代史学家最为诟病的弊端就是“火烧阿房宫”,口诛笔伐这类莽夫之举。我也一向迷惑,项羽毫不是没脑筋的人,天下都打下来了,干吗要一把火烧了阿房宫?

至于启事,说来好笑!流寇自知平生杀孽太多,算是提早预定了身后下天国的VIP专享门票。留下孩子,一是能多少赎点罪孽,起码十八层天国少下几层;二是孩子长大报了仇,也算是遭了现世报赎罪,给自家的先人消了阴灾。

李奉先眨着小眼睛:“南爷,满地食品,如何会饿死?”

项羽攻进咸阳,大肆打劫囤积在阿房宫的财宝,碰到了阴犬。自古以来,就有“火克妖孽”的说法,项羽为了根绝后患,放火把阿房宫烧了。

伉俪俩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进”,每隔十天半个月,李岩峰出门买些糊口用品,脱手风雅,久而久之引来了邻里的闲话,说他是“阴犬”,费钱买了个“四阳媳妇”,在家日夜行伉俪之事,祛体内的阴尸之气。

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年制作阿房宫,穷尽天下人力物力,就连小孩子都被拉了壮丁。庞大的工程,沉重的劳动,每天都有多量饿死病死的工人,尸身捣碎混着泥石当了修建质料。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月圆之夜兴趣大发,夜巡阿房宫染了风寒,没几日再次东巡,七月死在沙丘(河北广宗西北),统统工人调派到骊山陵,这才临时歇工。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