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四章 节节败退[第1页/共2页]

二,朝中下了明旨,临时不能和南昭开打,只是畴昔恐吓一下,再由朝中派人前去谈知,不想安世诚胆敢抗旨,挑起两国战役,意欲何为?

不过儿子说的也确切没错,若畴前事真是安世弘所为,其心性可见一斑,不管此事有没有闹出来,永平王府都是前程难测。

然后,安世诚不知是否受其滋扰,面对着一贯不善兵戈的南昭,竟也连失两座城池。

安世诚急调后,已向朝廷保举了合适的将领暂代其职,却不知为何,这位被安世诚极其赞美的将领,在面对南夷时,竟不堪一击,节节败退。

可惜,人算不如天年,安天祐没想到,真正有费事的竟是他现在的父亲安世诚。

永平世子安世瑜便自里间走出来,对父亲泣道:“这事只怕十之八~九是真的,我们家危矣。本来儿子觉得这只是讹传,恐我们两家一贯走得颇近,必受之连累。故请父亲劝止一二,让事情到此为止。固然宁泰皇叔因前罪,少不得受罚,却也不会有性命之危。皇上念在我们家尚算见机的份上,不奖不罚也就是了。若事情公然是真,皇上便是能容下我们几家,太子登上大位,却必不会放过的——那些事传将出去,到底有损他的帝誉,且因他有芥蒂,定会到处猜忌着我们,一招不甚,便能够抄家灭族。虽不知挑起事端的为何人,但儿子倒是感激他,起码儿子将来赴死,也能做个明白鬼。只可惜不知家中无知妇孺可得宽恕?儿子无能,不知如何破局,还请父亲为儿子们筹算一番。”

宁泰郡王听得盗汗涔~涔:“幸幸亏你提示,不然入了别人的套了。”

不过,实际结健结实打了丘快意的脸。

宁泰郡王暴躁的性子一起,直接道:“这场战事本是因我而起,我现在便要归去戴罪建功,请皇高低旨吧。”

永平郡王闻言,心下萧然。

他本意只是想在宗室中种下一颗思疑的种子,只待机会成熟,自会破土抽芽,宁泰郡王跳出去,虽是意猜中的,却也并没有寄太多希冀在他身上。

天子踌躇了。用人不疑,临阵换帅,兵之大忌。

固然天子以“边关战事为要,罚赏战后再论”为由,强行压下,但朝野高低,乃至贩子小民,无不在群情安世诚一事。

这类环境下,卢王府立时变得灰头土脸,主子们谨言慎行,如无需求,决不出门招骂,而下人们有事出去,虽不至于到如过街老鼠大家喊的份上,却没少收成了白眼。

现在天下局势已定,安氏世人,老的已领不得兵,少的还没成大器,大楚兵权几近尽归皇上父子,宁泰郡王的一番行动,纯粹是自寻死路,这事如果没闹出来,该多好啊,大师都胡涂着,天子也能少些忌讳,仍能如畴前普通敦睦。

永平郡霸道:“畴前的好多事确切疑点重重,现在看来确切一定满是刘氏一族做下的。只可惜,当时未想到这里来,刘氏世人杀得急,也没来得及细审这些枝节。”

这时宁泰郡王坐不住了,仓猝上表要求归去坐镇:“我好不轻易练出的精兵强将,可不能毁于他一人之手。只要我归去领兵对阵,不出一个月必能退南昭之兵。”

安氏宗亲听到动静,不由暗叹:到底还是年青,经历少,早前只传闻他是个好的,现在看来也不过如此,纸上谈兵要不得。

何况,以安世弘的性子,他如何会不反击呢。

永平郡王叹道:“但愿统统都是讹传。为今之计,也只能按捺下心,静观诸事如何窜改,再从中寻前程吧。”

因为,没过几天,又传来动静,安世诚继丧失两座城池后,又丢了两处关防,皆是首要易守难攻的紧急地。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