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然听到城中传来一阵鼓噪,越来越大,越来越响,震耳欲聋。

李元吉一见此信,头轻脚重,心底发凉。本来这封信竟然是以呼延江的口气写出,并且字里行间,句句皆是呼延江口气,且最后另有指纹为证。

本来那五原郡在河套以内,也是一代雄主汉武大帝驱走匈奴时所置大城,与朔方遥相照应,相距不过五百里之遥。朔方离草原诸部更近,频频被内奸侵袭。至东汉末年,诸候纷起,朝廷之力已不敷以保卫朔方安然,则将雄师撤至五原,一向扶植至今。

本来这阵工夫,城外雄师派了几十骑绕城而行,手中的大箭不住射出,往城中射了不知几百枝无头暗箭,箭中俱绑有手札,信中诸言各不不异。

李元吉听了这话,心中略为欣喜,他站起家来,信心实足地对大师说:“前天我接到飞鸽传信后,就已经派信使前去西夏传讯,我与西夏五原城守本来交好。他那边有万名西夏锐士,本人又武力绝伦,不出一月,他必定会出兵来就。”

一名幕僚长着两撇很长的八字胡,他饱读史乘,此时对情势并不担忧,他安抚李元吉:“城主不必担忧,我明天在城楼上旁观,这些军士混乱无章,不过是一些狼山匪群与草原上的部落相互勾搭,想要来我朔方大城掠取财产。我朔方城虽不算大城,但呼延城主早就储备了大量的粮食,箭矢以备交战,且城门楼上又有进犯力极其强大的几十具大弩,仇敌要想攻城,必定会支出惨痛的代价。”

众位幕客听到此言,面面相觑,都晓得城主已失了战意,待了半晌,有一名幕客建议道:“我晓得呼延城主府储有重金,不若我们这就带兵去城主府,细心搜刮,起出金银。比及天明,再与众将士分辩,只要能守住城池,那些金银我们一概不取,都发给守城有功之士,或可安宁军心。”

部下一个幕友也在看信,此时看到一封,神采大变,将那封手札也递给了李元吉。

当时的五原郡,属于西夏左厢神勇监军使统领。因为地处东北边疆,与大金国,草原诸部靠近,常有大战,西夏国中调派了一员藩王清平郡王李仁斌驻守本地节制。左厢神勇号角称七万雄师,其防备地区自河北达到午腊蒻山,朔方以北,皆属该军防备边沿。

“一派胡言。”李元吉看得大怒,如许倒置吵嘴的函件也有人写得出来,但他真的是西夏的人啊,又如何分辩。

李元吉急教取一信来看,只见那信顶用敌军大将的口气奉劝安绿山的部下。

“我是你们的城主呼延江,到了狼山才晓得这城中剧变,皆是李元吉一人教唆。现在我带领了朔方的两百精锐,另有狼山兄弟们赠送的几万精兵,正要回到朔方,戳穿李元吉的这场诡计。却被他堵住城门,想要将朔方献给西夏。我宣布,凡是我呼延江部下亲将,都有讨逆归正之责。就在今晚,但愿大师举叛逆旗,放火为号,翻开城门,以接我军进城。统统建功诸将皆有一百两纹银作为酬谢。张树森,王亚军,李沙,如果你们还当我是城主,就立即照办不误。”

李元吉心头一紧,莫非仇敌想趁夜攻城,正要带人上城头检察景象。

李元吉就出自于清平郡王帐下。当日呼延江建立朔方,此处位于河套之北,是西夏的防区之一。呼延江与大金邦交好,获得了大金国赐赉的【定西公】称呼,但是兵力不敷以抗西夏,以是呼延江两面奉迎,收纳了李元吉以后,让他专门卖力对西夏的干系,每年送达清平郡王处银两不下十万两,是以阻住了西夏大兵讨伐。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