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彦瓌(923年~969年),北宋建国功臣的中级将领,并州太原(今太原西南)人。其父罗全德任后晋泌州(今河南唐河)刺史,因此得以任天子的亲卫内殿直。开运元年(944年)春,后晋少帝(出帝)亲征抗击契丹,至澶州,当时河北到处有契丹马队,少帝想遣使前去大名府宣慰以安抚民气,遴选懦夫十人随行,罗彦瓌当选,以功升兴顺批示使。开运三年底,契丹灭后晋,次年(天福十二年,949)初,派罗彦瓌部送马千匹赴南京(今北京),行至 元氏(今属河北),得知后汉建立,遂将马送给后汉,前任护圣批示使。后周末,任殿前司散批示都虞候,成为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的亲信。

因为罗彦瓌只是对范质等停止打单,迫使范质等承认赵匡胤为帝,没有作出过分的越轨行动,深得宋太祖的赏识,宋朝建立后,罗彦瓌当即连升数级,一跃而成为殿前司马军主力军队的批示官控鹤左厢都批示使。建隆元年(960年)四月,宋太祖亲征李筠,罗彦瓌随石取信、高怀德大破北汉军。七月,罗彦瓌再次获得越级晋升,升为侍卫亲军司步军的最高批示官侍卫步军都批示使,领武信军节度使,以代替刚被罢军职的赵彦徽,罗彦瓌由中级军官在不到五个月的时候内,越级晋升成为初级将领并建节,这在宋初是少有的。建隆二年七月,宋太祖出兵权,石取信等被出为节度使,罗彦瓌也于同年被罢侍卫步军都批示使军职,出为彰德军(今河南安阳)节度使。

当赵匡胤策动“陈桥兵变”后回至都城的殿前司公署,后周的宰相范质等人被赵匡胤所派将士押至殿前司公署,范质劈面诘责赵匡胤忘恩负义,后周世宗刚死不久就兵变夺位,赵匡胤一时不知所措,事前受赵匡胤教唆充当打手的罗彦瓌,即“挺剑而前曰:我辈无主,本日必得天子”。范质如不承认赵匡胤为帝,运气将如同韩通一样被杀死,范质被迫奉赵匡胤为帝,宋朝得以顺利建立。《宋史》称:罗彦瓌“于反动之日,首挺剑以语范质,于宋则一定功在众先,于周则其过不在人后矣”,切当地说了然罗彦瓌在兵变过程中的首要感化。

乾德二年(964年)春,北汉与辽联军攻宋,罗彦瓌与李继勋等率军,击败联军于辽州(今山西左权)城下;罗彦瓌又改任安国军(邢州,今河北邢台)节度使。乾德四年仲春,率田钦祚等得胜汉军于乐平(今山西昔阳)东静阳砦。次年,再改镇国军(华州,今陕西华县)节度使,开宝二年(969年)死,长年47岁。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