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 我愿成佛的传说 2[第1页/共3页]

佛教初创人释迦牟尼佛佛在灵山会上说《法华经》时,普贤于宝威上王佛国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菩萨共来听受。普贤在会上提出:如来灭后,善男人、善女人,云何能得是《法华经》?答案曰:若人能做到以下四点。必能获得是经。(1)为诸佛护念;(2)植众德本;(3)入正定聚;(4)发救统统众生之心。

别的,有以普贤延命菩萨为本尊而修法者,称为普贤延命法。普贤菩萨有增益、延命的性德,当他住入增益延命三昧的境地之时,就成为普贤延命菩萨,这是密教徒修普贤延命法时所供奉的本尊。

尊上普贤菩萨摩诃萨自述,已曾与恒河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诸佛都以普贤为表率,教菩萨众修普贤行。修普贤行必须先悟毗卢性海,然后才气入普贤行门。

誓愿护经

普贤延命菩萨,又有‘大安乐不空三昧耶实在菩萨’与‘金刚萨埵’等二种异名。前者谓此菩萨具有付与众生大好处大安乐的划一本誓。后者谓其具有‘不朽不坏之智,能摧诸烦恼,如同金刚’。其以是具有这些性德,除了是本誓力量的闪现以外,也因为十方诸佛加持而至。据密教文籍所载,世尊曾调集十方天下恒河沙诸佛。以光亮照触普贤菩萨,是以他才气获得诸佛心印,以好处统统有情。

普贤又在会上表示:世尊灭后五百年际,有人受持是经者,我当保护,除其衰患。令得安稳。是人若行若立读诵此经。我当乘六牙白象王,与大菩萨俱诣其所,扶养保护、安抚其心。是人若坐思惟此经。我复乘象王至其人前。是人对《法华经》,有所忘失一句一偈,我当教之,与共读诵,令得见我身,甚大欢乐。如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受持读诵,誊写此经,一心精进,满三七日,我当乘白象,与无量菩萨而自环绕。以统统众生所喜见身,现其人前,而为说法。若人受持,读诵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是行普贤行,为诸如来摩顶授记。若但誊写,是性命终,生忉利天。若人受持读诵,解其义趣,是性命终,升兜率天弥勒菩萨所。

遵循密教典范的记录,众生若能对此菩萨如法修持与祈求,则‘终不堕三恶道,定增寿命。终无夭死短折之怖,亦无恶梦魇魅咒诅恶形罗刹鬼神之怖。亦不为水火兵毒之所伤害。’并且能‘具大福智,胜愿美满。官位高迁,敷裕财宝皆悉称意。若求男女,并及聪明,并皆满愿。’这些宗教服从,都是根据普贤延命菩萨的本誓而产生的。

自此,僧众始知拾得,并非尘寰俗子,不再以疯子对待。后因阿弥陀佛化身的丰干禅师,对丘太守说: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的化身,圣迹闪现,与寒山子同离国清寺,后不知所终。

传说故事

(4)若诸众生,于存亡中,常居如幻,曾不了知。如幻景界,令妄图心,云何摆脱?

(3)若诸幻性,统统尽灭,则无故意,谁为修行?

佛问圆通,普贤答说:最后本因,但用耳识,随念别离,能发聪明光亮普照群机,得大安闲。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普贤立即乘六牙白象,兼顾千百,至其发心者面前,与之相见,即使彼因障深,看不见我,我也会暗中为他摩顶,护持安抚,使他所愿成绩。

因为拾得聪明聪明,三年后升任斋堂香灯,及执掌出食等琐事。一日。四顾无人,竟登座与所供奉的圣像对坐而食,还呵叱圣像小果,焦芽败种。事被知库灵熠禅师瞥见,责其对圣像不恭,能够脑筋有弊端,罢其香灯职,派往厨房洗碗碟,常将多余饭菜,盛于竹筒,赠其好友寒山子。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