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表面13层,高110米,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由东部的白宫(达喇嘛居住的处所 ),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达喇嘛灵塔殿)构成。红宫前面有一红色矗立的墙面为晒佛台,在佛教的节日用来吊挂大幅佛像挂毯。

布达拉宫号称“天下屋脊上的明珠”,其金属冶炼、壁画、彩画、木雕 等各方面均闻名于世,它的各部分装潢设想、装潢气势、装潢(雕镂、壁画、彩画等)艺术都表现了以藏族为主,汉、蒙、满各族能工巧匠高超的技艺和艺术水准。布达拉宫不但在团体修建艺术上有着缔造性的冲破,并且在修建装潢艺术上也达到了令人谛视标成绩。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西北郊区约两千米处的一座小山上。在本地信奉藏传佛教的群众气中,这坐小山如同观音菩萨居住的普陀山,因此用藏语称此为布达拉(普陀之意)。

在半山腰上,有一处约1600平方米的平台,这是历代达来抚玩歌舞的场合,名为“德阳厦”。由此扶梯而上经达松格廓廊道,便到了白宫最大的宫殿东大殿。有史料记录,自1653年清朝顺治天子以金册金印敕封五世达来起,达来转世都须获得中心当局正式册封,并由驻藏大臣为其主持坐床,亲政等典礼。此处就是历代达来兴行坐床,亲政大典等严峻宗教,政治活动的场合。

明末,在蒙古固始汉的武力支撑下,五世达来建立葛丹颇章王朝。公元1645年,开端重修布达拉宫,五世达出处葛丹章宫移居白宫顶上的日光殿,1690年,在第巴桑杰嘉错的主持下,点窜红殿五世达来灵塔殿,1693年完工。今后经历代达来喇嘛 的扩建,才达到本日的范围。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期间距今已有1300年的汗青。唐初,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为妻,为夸耀后代,在当时的红山上建九层楼宫殿一千间,取名布达拉宫以居公主。据史料记录,红山表里围城三重,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宫殿之间有一道银铜合制的桥相连。布达拉宫东门外有松赞干布的跑马场。当由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毁灭之时,布达拉宫的大部分毁于烽火。

宫殿的设想和制作按照高原地区阳光晖映的规律,墙基宽而坚毅,墙基上面有四通八达的隧道和通风口。屋内有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构成撑架。铺地和盖屋顶用的是叫“阿尔嘎”的硬土,各大厅和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便于采光,调剂氛围。宫内的柱梁上有各种雕镂,墙壁上的彩色壁画面积有2,500多平方米。

修建的典范连络,布达拉宫的修建艺术,是数以千计的藏传佛教寺庙与宫殿相连络的修建范例中最杰出的代表,在中国乃至天下上都是绝无独一的例证。

屋顶和窗檐用木制布局,飞檐外挑,屋角翘起,铜瓦鎏金,用鎏金经幢,宝瓶,摩蝎鱼和金翅乌做,脊饰。闪亮的屋顶采取歇山式和攒尖式,具有汉朝修建气势。屋檐下的墙面装潢有鎏金铜饰,形象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宝,有浓厚的藏传佛教色采。柱身和粱仿上充满了素净的彩画和富丽的雕饰。内不廊道交叉,殿堂杂陈,空间盘曲莫测,置身此中,步入奥秘天下。

布达拉宫重堆叠叠,迂回盘曲,同山体融会在一起,高矗立立,壮观巍峨。宫墙红白相间,宫顶金碧光辉,具有激烈的艺术传染力。它是拉萨城的标记,也是西藏群众庞大缔造力的意味,是西藏修建艺术的贵重财产,也是独一无二的雪城高原上的人类文明遗产。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