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境地沉寂,性净拜别离,非著诸有者,能知此法性。
亦知彼诸佛,成绩菩提道,以各种便利,为众转法轮。
了知法自性,及以诸业种,其心无动乱,是彼之境地。
时,善财孺子顶礼其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善男人,乃往古世,过天下海微尘数劫,有天下海,名普光亮真金摩尼山;其天下海中,有佛呈现,名普照法界聪明山沉寂威德王。善男人,其佛往修菩萨行时,净彼天下海。其天下海中,有天下微尘数天下种;一一天下种,有天下微尘数天下;一一天下,皆有如来出兴于世;一一如来,说天下海微尘数修多罗;一一修多罗,授佛刹微尘数诸菩萨记,现各种神力,说各种法门,度无量众生。
我于无量劫,修习此法门;我今为汝说,佛子汝应学。
往诣开敷统统树华夜神所,见其身在众宝香树楼阁以内妙宝所成师子座上,百万夜神所共环绕。
往昔诸众生,各各相残害,饮血而啖肉,今悉起慈心。
时彼光亮王,家属无量众,佥然备法驾,游观诸园苑。
从于统统三世佛,便利愿种而出世,尽诸劫刹勤修行,此普贤者之摆脱。
普入统统法界门,悉见十方诸刹海,亦见此中劫成坏,而心毕竟无别离。
“时,彼天下劫欲尽时,有五浊起。统统人众,寿命短促,资财乏少,形色鄙陋,多苦少乐,不修十善,专作歹业,更相忿诤,相互毁辱,离他家属,妒他荣好,任情起见,不法贪求。以是人缘,风雨不时,苗稼不登,园林、草树统统干枯,群众匮乏,多诸疫病,驰走四方,靡所依怙,咸来共绕王都大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四周周匝大声大喊;或举其手,或合其掌,或以头扣地,或以手捶胸,或屈膝长号,或踊身大呼;头发蓬乱,衣裳弊恶,皮肤皴裂,脸孔无光,而向王言:‘大王,大王,我等今者,贫困孤露,饥渴寒冻,疾病衰羸,众苦所逼,命将不久,无依无救,无所控告。我等今者来归大王,我观大王仁慈聪明,于大王所生得安乐想、得所爱想、得活命想、得摄受想、得宝藏想、遇津梁想、逢门路想、值船筏想、见宝洲想、获财利想、升天宫想。’
大王升宝位,广济诸群生,油云被八方,普雨皆充洽。
次复广演说,十方诸佛刹,统统诸劫中,如来并家属。
“善男人,此道场中,有一夜神,名大愿精进力救护统统众生。汝诣彼问:菩萨云何教养众生,令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严净统统佛刹?云何承事统统如来?云何修行统统佛法?”
又出奥妙音,遍及阎浮界,广说人天等,各种业不同。
毗卢遮那泛博境,无量无边不成思,我承佛力为汝说,令汝深心转清净。
大王未兴世,津池悉枯涸,园苑多骸骨,望之如郊野。
欢乐心无著,统统皆能舍,划一施众生,是彼之境地。
众生听闻已,自知诸业藏,离恶勤修行,回向佛菩提。
其心沉寂住三昧,究竟清冷无热恼,已修统统智海因,此证悟者之摆脱。
时彼华池内,千叶莲华出,光如千日照,上彻须弥顶。
昔日诸众生,妄言不实在,不法无好处,谄曲取人意。
恶名失善利,横事病所持,如是众苦灭,统统皆欢乐。
时,善财孺子顶礼其足,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得统统智?唯愿垂慈,为我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