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严大人的天河故事[第2页/共2页]

此时治水,若不是鲧禹活着,凭谢丕戋戋一个黄毛小儿……

可现在,丝价、茶业、瓷器,一天一个价,赋税不如商税。

此次请乞的大好机会,兴王怎会放过这个机遇。

治水的人,需长年浪荡在大江名川,顺服江河,难有机遇留在朝堂,诸如刘大夏,也是暮年才回京。

兴王朱佑杬揣摩着,派人送急奏进京给太后,此时,恰是请乞的好时候,又怕弘治天子不喜。

……

“谢徒弟视民如子,朕何尝不是,此事却不能让谢徒弟去,治水非一日之工,还是由诸公推举吧。”

严成锦脸不红心不慌,淡定道:“理科,是能够窜改大明的学问。”

朱佑杬轻哼一声,虽未会面,却也听王妃说过这御史。

治水,也不是天生就会,刘大农历经三年,才摸清楚江河冲决众多的门道。

但西北丝路开启后,丝价节节飙升,宁王赚了大把的银子后,兴王便不乐意了。

从奉天殿出来,

不远处,一顶朱红肩舆停在河堤上,朱佑杬望着汉江,公然同他预感,还差两寸,便冲出河堤了。

百官们嗟叹不已。

“兴王所言差矣,吾学理科,严大人所注的治水之法,定能顺服这戋戋江水。”

安陆州,凤翔宫。

“谢丕呢?”兴王看向王府的管家。

谢丕紧紧盯着他。

谢迁微微昂首,欣然:“臣请旨去湖广,也有私心,臣忸捏……”

“理科还能治水?!”

谢丕道:“本官与他说,恰好,他来了。”

人非生而知之者。

将各项治河办法,归到银河上,会让谢丕更轻易了解一些。

锦盒中有三峡、长江、黄河的治水案例。

“备马车,本王去看看。”

竟敢如许威胁兴王,陈政后背都要湿透了。

混凝土?

百官早已听他说过这句话,不觉得意。

当务之急,是将赈粮押送入安陆州。

李东阳道:“虽有赈粮南下,安陆州的水患若置之不睬,恐怕兴王又要请乞了。”

萧镜腾正在安陆州开演唱会。

但汉江的水位极高。

谢丕手里抱着严成锦的锦盒。

翻开后他发明,里头的经卷,只讲了一个治水豪杰,顺服银河的轶事。

严成锦抽丝剥茧,归结启事,还是他谏言翻开了西北丝路。

弘治天子沉思熟虑,谢迁需坐镇内阁,并非绝才子选。

如果谢丕治好了汉江的水,便没有请乞的由头了。

谢迁大步追上王琼,跟他叨叙几句,王琼躬身:“下官有动静,便命人随急奏一并传回都城。”

“严成锦?”

“陛下不知,谢丕解缆时,臣已将理科的治水之法,写在锦盒中,赠送他。”

朝堂廷议,事关安陆州数万百姓性命,天然不想太子拆台。

“本官的皇庄也被淹了,堆栈空空。”朱佑杬背负动手,看向一旁青灰色的泥土,猎奇:“这便是混凝土?”

趁机给理科打一波告白,水治好了,是理科的功绩,治不好,谢丕的锅。

弘治天子衡量半晌,决定由户部给事中王琼亲身押送粮车,南下安陆州。

稳赚不赔。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