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重点已不在[第1页/共2页]

才缓缓落座,仲逸又站立起来:‘所谓以史为镜、以史为鉴,可知得失、兴替……’。

这时,仲逸起家拜道:“倭贼时有来犯,来犯之时狙之、灭之,以后又复来犯,如同割韭菜,叶断根还在,野火烧不尽……”。

为何?这个事理简朴:若一小我真有‘智’的时候,那他在‘愚’时所作的错事,也很快能窜改过来。

不过,这统统在静远寺那场不测穿越后------都变了。

在其之前,仲逸向来都没有想过:竟然另有那样的处所,另有唐小丫那样的人,那么多好玩的东西……

仅此寥寥数语,朱厚熜明显有些坐不住了:“那你说说看,不在江浙一带,又会在那里?”。

一焦急,说的有点快……

在仲逸看来,这位爱好青词炼丹的天子,向来就没有‘愚’过。

说到这里仲逸见朱厚熜俄然坐了起来,一脸迷惑的望着他。

史官不说史,只因说话之人非比平常,仲逸决定‘史官’这事儿,还是就不提了吧。

好大一个话题,与同僚、老友说说尚可,权当发句牢骚罢了,但面对君王,一旦言不得体,则会落个借题阐扬、用心叵测之嫌。

仲逸正与朱载垕谈古论今,二人说的非常投机,不管秦汉、亦或唐宋,以史为鉴、以史为镜……

仲逸决定再推一把:“微臣痴顽,身在翰林院,又领了编修、侍读的差事,常日里就多看看书,看的最多的就是史乘,常常不解之时,不由感慨社稷之难、为官更是不易……”。

“说下去……”。

后代对朱厚熜的评价,说他忽智忽愚、多有猜忌,他虽不上朝,但将朝局紧紧掌控,不管文武,皆在其掌控之处,孙悟空如何也逃不出如来佛手掌心。

朱厚熜笑道:‘说说看,朕倒是想听听,倭贼在数百年后,如何样?’。

要去面圣……

本来就筹算好好做个翰林院的侍读,撤除严氏和戎一昶后,再将师父的兵法发扬光大,贤臣良将不敢说,但毫不会甘于庸碌平生。

“说说看,在裕王府,你们都谈了些甚么?”,朱厚熜果然是奔着‘说说话’来的,开口就是这么随便一问。

朱厚熜连连两声咳嗽,一旁的仲逸不知何故,只得临时停了下来。

现在,仲逸恨不得一展他那轻功之术,直奔戚继光的大营。

“微臣大胆,北虏南寇不除,我大明永无宁日,社稷安危,关乎百姓万福,倭贼反叛,不止我大明一朝,数百年后……”。

不在江浙一带?

有贼反叛,还让人如何活?

“呵呵,随便一说,就是秦汉、唐宋,还以史为鉴?”,朱厚熜沉默半晌,不由的笑了一声:“你这个侍读,确切会读书……”。

一颗颗的圆珠,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

若再不传他,仲逸本身都要主动求见了。

得要换个活法,也要让大师换个活法。

虽有些言过实在,但为能撬开别的一个话题,也只能如此了。

转头想想,这些话还是等留作今后再说,眼下最当紧的,还是江浙一带的抗倭战事。

数百年来,倭贼就向来没有消停过。

圣上旨意,谁敢违背?与朱载垕扳谈,更多还是尽一个侍读之责,面圣才是机遇可贵。

“哦?这么说,倒是朕小觑了,说说看,读了那么多书,不管秦汉、唐宋,以史为镜,你有何所获?”。

“前次微臣参与议事,对东南抗倭战事略知一二。以微臣鄙见,戚将军抗倭多年,军功卓著、有目共睹,本地驻军又抽调两万救兵,另有英勇千户所助战,本该早来捷报,但此次战事久拖不决,非常变态”。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