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微微一笑,未发一语。
皇上轻抬下颌,表示陈洪阅看高拱的奏本,陈洪拿起一看,只见上写着:
陈洪点头道:“老奴不知。”
“叔大,你看,皇上还是不允!”高拱拿着御批,既欢畅又有些无法,对张居正道,似是咨询他的定见。
“为何?”皇上不悦地问。
“皇上必不允!”吏科都给事中韩楫大声说,“天下之治乱系人才,人才之进退由吏部。掌吏部者,必至公至正之士不成。其人正,则君子进而小人退;不正,则小人得志而君子沮丧。然所谓正者,又必有确然不易之心,然后可肩重担而不挠;有超然独运之才,然后可陶铸群流。是故,但能守正者,亦不成谓之称职;必是德才兼备,识见超迈者,方可称一流。皇上圣明,铨政非委于元翁不成;元翁掌铨政,则天下可治。”他虽是高拱弟子,但在此场合,不称“师相”而呼“元翁”。
又人臣不成操权太重,今内阁平章重事,吏部进退百官,皆权地点也。臣既忝阁臣之先,而仍总吏曹之职,则操权不亦太重乎?权太重,非惟臣难以居,而国体亦非所宜。此其不成二也。
我国度之事,皆属部臣题行,阁臣拟票。或未当,则为之驳正;或未妥,则为之补救。不嫌异同,务在参伍。以是事多得其理,而人不敢为奸,是阁之与部不容混而一也。臣昔以阁臣受命摄铨而不敢辞,既辞不得请而不敢再者,实以名居大学士李春芳之次,其驳正补救有在,而臣能够无避耳。今春芳既解任去,而臣又忝居二辅之先,若仍领铨务,则自所题行,自所拟票,驳正补救终为不便,是谓以水济水,谁能食之。此其不成一也。
半个月前,前司礼监掌印寺人滕详病故,冯保本想把他的产业据为己有,不料陈洪横插一杠,冯保灵机一动,冒充顺服,待翠青大碌到手,他就送到李贵妃宫中,把陈洪夺滕详产业的事添油加醋禀报一番。最后还以遗憾的语气说:“老奴本想把宅子送给爵爷的,这下也不能进孝心了。”李贵妃之父李伟早就让冯保在李贵妃面前念叨,说想造所大宅邸,冯保用心把两件事勾连到一起。公然,李贵妃闻言,杏眼圆睁,恨恨然,当夜,恰好皇上到翊坤宫过夜,李贵妃就把陈洪兼并滕详房产一事,说给皇上听。
“再疏请辞!”高拱定夺说。言毕,把堆在案上的公文往一旁推了推,埋头写了起来。
当日,高拱的辞免兼任疏就摆到了御案。皇上看了又看,对司礼监掌印寺人陈洪道:“本日刚采纳辞免疏,高先生如何又上一本?是高先生本意还是外间有人说三道四?”
“喔呀,钦仰!钦仰!”众御史、给事中纷繁抱拳赞叹道。
“大胆陈洪,你夺了滕详的房产,可有这事?”皇上俄然问。
皇上对国政尚且不上心,何况两所宅子。听李贵妃说这事,他也只是一笑了之,并未在乎。可本日,陈洪“一代横臣”这句话激愤了他,蓦地想起这件事,就更加愤怒,他打断陈洪,嘲笑道:“房产的事,朕本不想穷究。你可知,朕对赵贞吉甚眷顾,只因他竟敢诬称高先生一代横臣,朕毫不踌躇罢了他。现在你也胆敢如此诬称高先生!那朕也不能留你!”
高拱一笑,抱拳回礼,并不回应。
李春芳连上三疏,要求致仕。三天前,皇上察其诚心,御批准其致仕,优诏褒美,遣行人护行,赐驰驿归。遵循入阁前后排序,高拱遂为内阁首揆,移位左边首位。按例,朝廷百官当着红衣为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