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往何去(第二更,求月票)[第1页/共2页]

“只可惜为父老迈,不能随复儿一同上阵杀敌,若不然,岂不也是人生快事?”

一起上三人谈谈笑笑,不时偶有所感的谈以北方的山川地形,说道着各自的北伐大计,表情天然非常愉悦。在断黑时分来到了,一行人来到了一处驿站,既便是天气断黑,可却仍然看到了那驿站关卡处飘荡的那片旗号。那旗上仿佛誊写着斗大的“明”字,模糊的还能看到,驿站下身着赤衣的兵卒。

阎尔梅冲着儿子展颜一笑,那面上满是一副欣喜模样。

听着这两父子的话语,只感觉心头蓦地一热的顾炎武,便直接问道。

“再则,清河朱经略虽起于草泽,却素有忠义之名,陷常州、克南京、平江北、战宿迁,其每战必身先士卒,全军高低无不不奋勇用命,于我大明可谓一片赤胆忠心,如此忠义之士,我等再不去投奔,还欲投夺何人?”

“延平者,虽素有忠义之名,然其父兄皆囚于清虏之手,如果北伐必有所忌,再者……”

因为并不是第一次从这运河上行走,识得一处曾路过的处所时,顾炎武话声刚落,便听到一旁传来的轻叹。

在说出这番话时,隐居于太阳城郊僻壤,自谓“侨公”,寄意明亡以后,本身已无国无家,只是到处做客罢了。更写出“太原人作太原侨”的诗句表述内心痛苦的傅山,许是一时过于冲动。在终究看着那面飘荡的“明”旗时,那泪水瞬时便如雨下普通……

话声抬高,傅山持续解释道。

如此一番解释,让顾炎武顿时便如茅塞顿开似的,想通了其间的起因,可不就是这个事理,别说是郑胜利那边,便是南京,张煌言幕中又如何能够少得了人才,就凭其于江南的名声,恐怕亦如过江之鲫普通。如此一来,他若还去凑个热烈,又如何能够获得重用,从而一展所长?

对于二十一岁的阎复之来讲,十几年前离乡时,他不过只要几岁,固然对母亲的影象已经淡去,但十几年来未曾有一日敢忘国度恨,此次随父亲南下,他便已经下定决计投心军中。

“青主兄所言甚是!”

至于升官发财,皆非他们所愿,如果想要升官发财,又何需比及本日,当年清虏下诏之时,入京便可得以官身。他们十余年驰驱,所思所想皆是为复以大明江山,为的是大明复兴。

一样样是一身红色道袍,自号“朱衣道人”的傅山,连声说道。

“爹,待到了清河,到时候孩儿必然投身忠义兵中,他日于疆场上杀虏报国,以报国仇家恨!”

骑于驴上的阎尔梅,冷静的看着火线,许是近乡情怯,十余年颠沛流浪的未曾返乡的他,神情显得有迟疑。

固然并不晓得朱明忠孤军北伐的背后启事,但即便是在山西,亦曾听闻他的忠义之名,对其也是心驰神驰已久,此次南下傅山天然情愿前去清河,投奔朱明忠。

“宁人所言极是,这沛县亦在途中,当今沛县已经重归我大明,用卿理应拜祭先人,将此信奉告于先人。”

老友的劝说,让阎尔梅把目光从远处收回,看着身边似有所等候的儿子,点头说道。

在道出这番话以后,一起上一向踌躇不决的顾炎武终究不需求再作任何踌躇,那本来举棋不定的心机反倒是安静了下来。

“我大明之兵,或着赤衣,或着黄衣,过了此驿必是我大明之土了……”

比拟之下,确切没有比朱明忠更合适的人选了,毕竟其起于草泽,数月之前,天下之人谁曾闻其名。其之以是名扬天下,满是凭数场大胜之功,其身边幕僚必然有限,投奔于其幕中,天然有机遇一展所长。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