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一十二章 官断十条路[第1页/共3页]

“就算应役,集里的男丁要去一大半,剩下女人小孩,干得了多少农活?若本年再发河工役,秋地里就充公成,会饿死一半人。”

主顾薄向林延潮先容道:“这高家集一共一百二十余户,下官客岁在此,效仿江南建立社仓,客岁大饥,社仓放赈,没费朝廷施助粮一石。”

林延潮心底虽这么想,面上还是赞道:“主顾薄,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

听林延潮的话,众乡绅们都是哈哈笑了起来,感觉林延潮很亲民,连黄县丞,主顾薄也是莞尔。倒是徐典史非常忐忑,赶紧解释道:“卑职没有哪个意义。”

主顾薄鞍前马后,给林延潮献殷勤,能够看出他对虞城县县令志在必得。

里长与林延潮隔了好几层,如何也归不到他管束。林延潮没需求对他们摆甚么架子,反而非常亲民隧道:“本官路经观察河工,听闻县里有位官吏,娘舅是高家集的人,故而就想下乡看一看。”

在大明进士出身的官员,就算任知县,多也是去任附郭县(县治设在省会,府城,州城)的知县。

附郭县知县,就相称于首县,同府知县中以首县知县为首。比如现在商丘知县吕乾健就是万历五年的进士。以是进士出身的官员,很少去虞城县如许的非附郭县,担负知县。

一行人到了集门口,集内的里长,乡约,图正早就在集口的申明亭处等待多时。

不久到了高家集,这时已近傍晚。

女眷都避入后屋,这处所不大,院子里还养着鸡鸭,县里官吏与林延潮随员一到,即站得满满铛铛。

世人在里长家中安息,这里长家是集里最好的屋子,但也不过是两进的宅院,用砖瓦勉强修了个大屋,其他也只是土坯房。

里长道:“以往没有罹难时,一年总能吃上一两次,但本年就难了……”

主顾薄等人神采很丢脸,不满隧道:“如果河堤决了,淹了农田,你们一年不但白忙,连命也要丢。”

里长时候察言观色,当即就道:“穷乡毗邻,又刚遭了灾,没甚么好接待府里老爷的,集里找了好几户人家凑了些白面,今晚煮了。”

林延潮恍然,然后问道:“没罹难时,集里的老百姓,多久能吃一次白面?”

坐定后林延潮见窗外厨房升起灶火,多看了两眼。

就以灾厥后讲,老百姓借社仓里的粮,虽要利钱,但比官府发放掺沙掺树皮的赈灾粮好了不知多少,以是百姓宁肯去借社仓里的米粮,也不肯吃官府的免费赈灾粮。

老百姓都是面有菜色,瘦瘦干干地站着看着过往之人。

世人酬酢了几句,即到了集里。

里长说了一半,就见主顾薄咳了一声,当下不说下去了。

因为典史主管县里访拿,刑事,近似于县公安局局长。县里有甚么案子,都是他下处所打交道,手握老百姓杀生大权,故而是大家惊骇。

虽说林延潮对处所贫困早有筹办,但也还是没有推测贫困到这个境地,本身的故乡侯官,乡里老百姓虽穷,但温饱尚可,就算是灾年也很少饿死人。

里长不说,一旁约长开口道:“话是这么说,但也不能我们高家集,承河工役最重啊,这河堤如果断了,淹得不止是我们一集,这十里八乡都跑不掉,凭甚么每次都是我们集里出民役最多。”

“是,客岁借得社仓,本年连本带利都指着地里收成还呢。”

高家集四周围着一层黄土夯筑的土围墙,土围墙里冒出道道炊烟,一副农家故乡的风景。

“是啊,朝廷问罪,我们也要被问责。”

林延潮传闻社仓,不由暴露当真之色,这社仓之制乃朱熹所创,官方自筹粮食,春时借粮给百姓,秋时老百姓还粮,加收两成利钱,性子与林延潮将在归德府推行的青苗法完整不异。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