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读卷[第1页/共2页]

一篇文章念完。

嗯,我要作一个贤君,我要主动纳谏。这些都是天下最优良读书人的谏言,即便听来不入耳,我也要听,这是张先生教给我的贤君之道。因而朱翊钧脸上始终暴露持重聆听的神采,表示出天子谦虚纳谏的态度来。

严清念完,朱翊钧不由问道:“严卿家,觉得此文如何?”

其他士子都是说,要唐德宗对裴度放权,以是能成大事。而这个士子倒是道,道之大原出于天,王者授天命行事,裴度之以是能成事,乃是因唐德宗对大臣信之用之,而非在放权,裴度只是作好了本身本分罢了,真正的功绩在于天子。

中极殿上。

最后一名士子的文章,是由陈思育所念。

严清见朱翊钧点了点头,就开端念起。

严清当下道:“回禀陛下,这篇文章就算苏韩子健复活所作,也不过如是,微臣觉得可点鳌头。”

朱翊钧浅笑不语,连中三元,此乃是文魁中的文魁,科举之乱世,天降的吉祥啊!如果有一名流子,在本身治下能连中三元,本身身为一代帝王也是能够长脸啊。

只是从这几篇而言,固然文章写的都是妙笔生花,但是反过来翻畴昔说的就是一个意义。

天子承天意行事。宰辅亦当受命于天子行事。

其他九位读卷官都是讶然,天子前面七篇都没有问过,唯独这一篇问了。

天子欣喜道:“此文就是那林延潮所作?就是会元,解元两元,连魁的林延潮?”

短长工夫。严清已是第一道殿试题念完,朱翊钧意犹未尽。这时严清念起了第二道殿试题,‘王者承天意以处置’这一句令朱翊钧眉头倒是一跳。

朱翊钧也是明白题目意义,本身即位八年,一向在张居正辅政之下,虽行天子之责,但却没有实权。朱翊钧心底一向想,本身能筹划权益的,但太后和冯保都对他说,凡事需听张先生。

陈思育是的一声,然后一旁官员替他拆掉糊名。

这位翰林发起在殿试上以这道题,来让天子听听大明最优良人才的观点。

现在这严尚书的口中就有金石之声。

每一名大臣读卷结束,都上呈给朱翊钧。

殿试第二道题目,是一名老翰林所拟的。

申时行和一干翰林学士为帝师时,曾与他说过,听闻好文章念起来,会有金石之声,余韵不断。

天以天下授尧舜,尧舜受命于天而王天下。

听到陈思育念出此人名字,殿上数人浮出一丝笑意。

但听严清顿挫顿挫地念叨。

朱翊钧直接在卷末写下本身的定见。待至第七位士子的文章时。手捧卷子里的是刑部尚书严清。

朱翊钧听了这几句话,真说到本身心底去了。

这士子的确是文章里的妙手啊,能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啊!

嗯,这个说法深得朕意。朱翊钧点头赞成。

十位读卷官顺次读卷,按法规大臣是要跪读的,但是天子为表优厚大臣之意,都是让大臣们先跪,复兴身朗读。

朱翊钧只好道:“几位卿家,也是言之有理,就听完剩下三篇文章再决计吧!”

然后此人讲了一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大道,将年青的万历天子活活绕晕。

点他为状元,实至名归。

文章有一句,裴度与天子借权,不过权宜之策,事毕,当还政天子,非窃以自用。

朱翊钧晓得这一句出自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这位士子竟以他来作文章之目。

朱翊钧听了心道,这文章文采虽不如方才林延潮那篇,但观点一样是站在本身这边的。

天子你就不要出来瞎搞了,天下事交给我们这些官员就好了,我们大明的宰相,都是从文官堆里一层一层提拔出的精英,充足帮助搞定大小事。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