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读书等身算什么(二更)[第1页/共2页]

林延潮就在跟在肩舆旁,肩舆过了潭尾街后,穿过一条卖油的巷子,就上了山。

林垠听了吓了一跳,心想这不是读书读到傻了吧。

当下林延潮与林垠就一并雇了艘船,入城去了。

上山一条巷子,石条路面,两旁都是屋舍。因闽水经常众多,故而这阵势较高的水边山上,成了有钱贩子的寓所。

路上到处可见,背着箱子技术匠人丁,喊着‘补藤床框,补竹席,补鼎’的俚语。

走到山顶上,但见榕树石椅旁,有三口小井,很多担水工聚在井边。山顶不远红墙古刹,恰是方才在江边见得大庙。

不过林延潮涓滴不急,通过著书,本身也是晋升学问,归恰是为尚书作注,也不是作与学业无关之事。

一名四十多岁的掌柜走了出来,虽脸上带着贩子的奸商,但仿佛与圣贤书亲久了,也带上了儒雅,有几分亦儒亦商的味道。

林垠也是见礼道:“秦掌柜见笑了,这几日但是多劳烦你了。”

而闽刻本,实在就是建阳坊刻。至于福州府是以经刻闻名,坊刻却合作不过建阳。

“岂敢,岂敢,你但是我们的老主顾,我们要烦你照顾才是,对了,这位是?”

秦掌柜对林垠是一揖到地,礼节作得实足。

朱子朱熹就是延平府建阳人,以是朱熹初创之学,又称为闽学。除了理学之乡外,建阳最驰名就是坊刻。

林垠道:“这是我弟子。”

林延潮悄悄忸捏,他能说本身来藏书楼,更多是为尚书积储知识吗?

但见延平会馆旁有一极大的书市,上面写着‘建阳书坊’四个大字。

林延潮道:“因书不能出楼,弟子怕担搁山长的事,故而就在书楼里住下,也谈不上甚么太操心机。”

“夫子!”

林垠叹道:“孔夫子当年读书,三月不知肉味。延潮为校订。这闲草集实在费了太多心机了。”

秦掌柜当下问道:“不知这位小兄弟高姓大名?”

秦掌柜看林延潮年纪甚小,有几分不觉得意,对林垠道:“好,山长来是为了闲草集订正的事吧,内里雅间进,至于小兄弟你嘛,就在内里等待你看可好?”

林延潮听了拱手道:“多谢山长。”

渡口上的临江商埠名为潭尾街,就在山麓江边,街道一丈来宽,一里多长,青石铺面,走得人多了,亮光如釉。街道两旁委巷纵横,民居鳞次,鱼盐成市。

林燎道:“你与闲草集有勘定之功,此算得甚么?山长已筹办在勘校上附上的名字。”

当下林垠与林燎一并去书楼上去看林延潮。

林延潮见礼道:“不敢,鄙人洪塘林延潮见过秦掌柜。”

不久行船过了江。到了渡口。

林延潮道:“是,掌柜!”

林垠笑呵呵隧道:“既是底本已是作好,此书便能够拿去书坊刊印了,恰好你也随我一趟。”

建阳是延平府下辖一县。

因为林延潮对训诂音韵停止练手,他起点很高,是为尚书作注的,而《闲草集》只是信手书来,却也将这一篇旁注写得非常超卓。

林垠上了年纪,走不动路,因而雇了两人抬的小竹肩舆。

林垠看完心道,这顺手旁征博引的本领,实在令人赞叹,因而问几名刊书的人,林延潮这是如何回事?

当时候印出版,有官方刻印官刻,书商的坊刻,私家的家刻,寺庙里经刻。林垠要替书院印闲草集,自是不能找官刻,经刻等人,私家的家刻又不上不正规,以是找书商坊刻,就是独一起子了。

以是要刻书,找建阳,就没错了。

林延潮在书楼上苦读,凭着对《尚书古文疏证》的影象,这边在写文,这边读书,他写得极慢,一天只是写了百余字。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