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天子在浅邸时的陪侍寺人则是被天子赐名为"魏忠贤",升任御马监掌印,提督宫中禁军。

"季晦兄所言甚是,叶阁老年龄已高,还是在家中保养天年为好。"瞬息间,韩爌便是听懂了刘一璟的言外之意,赶快点头称是。

"虞臣兄所言不差,我东林的当务之急,是尽快众正盈朝,匡扶朝政。"似是骇怪韩爌竟会如此"善解人意",刘一璟错愕少量以后,方才缓缓点头。

"这倒是,"听得此话,韩爌尽是褶皱的脸上终是出现了些许认同之色,但很快又孔殷出声:"可周永春那边如何说.."

他们乃至连继任的人选都已是提早选好,筹办在周永春去官以后,将右佥都御史袁应泰推上辽东巡抚的位置。

"天子也专门下旨夺情了.."言罢,韩爌便将手中一封尚且残存着些许笔墨味道的奏本递到刘一璟面前。

虽说先帝继位以后,便是大肆汲引于"国本之争"中着力甚广的东林官员,但因先帝在位光阴尚短,仍有很多东林官员未曾抵京,亦或者未曾来得及起复。

统统皆在不言中。

"叶阁老远在福建福州,间隔京师足稀有千里之遥,且叶阁老年龄已高,这一起舟车劳累实在是有些辛苦呐。"像是想到甚么似的,次辅刘一璟俄然缓缓昂首,目光炯炯的盯着面前的韩爌。

相互对视过后,刘一璟及韩爌均是冷静点头。

现在的内阁首辅方从哲独相七年,任内导致辽东重镇沦陷,女真坐大,实在愧对天子的信赖。

生性谨慎的刘一璟毕竟没有将锋芒直接对准宫中的李选侍及昔日执掌六宫的郑贵妃,而是用"宵小"恍惚了工具。

毕竟万历天子,泰昌天子均是前后下旨夺情,闻言欣喜周永春,当明天子又如何能够反其道而行之。

但现在,位于紫禁城东华门后的文渊阁内,氛围倒是非常凝重,两位身着绯袍的阁臣相对而坐,迟迟不发一语,于角落处服侍的宫娥内侍也是屏气凝神,不敢收回半点声音。

以叶向高的身份,如果被天子起复回京,他们二人又该如何自处?

"现在我东林风头正盛,辽镇之事大可从长计议,不必急于一时。"相顾无言半晌,方才还满脸暴躁的韩爌竟是反过来安抚刘一璟。

因为先帝驾崩不久,各个署衙的官员们倒是不好喝酒作乐,以免被朝中传闻奏事的言官弹劾。

他们二人固然同为东林骨干,但刘一璟不管是年纪或资格都在其上,故此刘一璟还是毫无争议的"次辅"。

日头西沉,已是快到了下值的时候,落日的余晖挥洒而下,映照在京畿之地的每一寸角落,很多官员都在酬酢道别,眉眼间非常无法。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