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地早在隋唐期间便是运河重镇,历朝历代均是在此设有重兵,将济宁视为贯穿南北的交通关键。

毕竟放眼全部齐鲁大地,也唯有他们身后的济宁城,方才专门设立了"参将府",卖力维系州城的安危,节制周边的几个卫所。

至于常日里在城中作威作福的富绅豪商们更是连上前施礼的资格都没有,只能规端方矩的立于凉亭最后,无人问津。

简朴与为首的文官互换了一个眼神,这武将便以号令的口气,朝着世人叮咛道。

伴跟着节拍感愈焦炙促的震惊声,远处俄然扬起漫天烟尘,而张牙舞爪的日月龙旗更是在空中随风摇摆。

而驾临兖州多日的大明天子朱由校已是在身边亲兵的簇拥下,于安山湖登船,沿着运河一起南下,到达了百十里外的漕运重镇,济宁城。

因为猜不透为首文臣的身份,窃保私语的百姓们很快便将锋芒对准了身前手握兵刃,满脸严厉的"官兵们"。

唏律律!

不知过了多久,远处官道绝顶俄然传来了一阵如有若无的震惊声,世人脚下的大地也模糊传来震惊感。

太祖建国以后,虽是将济宁降府为州,附属于兖州统领,但因为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帝国中间北迁的原因,济宁的职位反倒是不降反增。

瞬息间,不管是人群中窃保私语的百姓,还是无精打采的官兵,亦或者凉亭中提心吊胆的官兵们,纷繁将目光投向官道绝顶。

"嘿,这些兵丁,现在倒是神情起来了.."

只是前些光阴,这些官兵精锐在面对白莲叛军时的表示,倒是令人大跌眼镜。

咚咚咚!

这大热天的,即便是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也是一桩苦差事。

巳时已过,头顶日头挥洒而下,将巍然壮观的济宁城映托的愈发熠熠生辉,朝气盎然。

与昨日的滂湃大雨所分歧,本日的京畿之地一扫之前数日的阴霾,骄阳当空,而间隔其千里之遥的齐鲁大地更是晴空万里。

故此,济宁城的次序,也是诸多府县当中最好的。

许是发号施令惯了,不待身边的文官有所反应,一袭青袍,胸前刺有白鹤的济宁知州便满脸阴霾的呵叱道:"猖獗,巡抚大人面前,焉有你一介武夫说话的份。"

但在纤夫整齐齐截的呼喝声中,运河船埠四周倒也有十数艘没有吊挂任何标记的船只停靠停顿,似是被人忘记普通,好久无人认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