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历朝历代,论中原王朝对于朝鲜半岛的威慑和影响,无人能够与大明对比。
此战如果胜了,当然万事大吉;但如果败了,大明必将蒙受重创,乃至面对着国本动乱的风险。
早在年关之初,户部协同兵部,共同为九边将士发放军饷的时候,这远在千里以外的参将毛文龙便曾闹出过些许"幺蛾子"。
更首要的是,天子设立这登莱镇的初志,本就是为了减缓辽镇的后勤压力以及掣肘以骑射见长的女真人。
他们东林虽是恨不得将熊廷弼取而代之,但也不想因为一念之差,导致朝廷落空全部辽东半岛。
自"萨尔浒之战"过后,朝廷终是要主意向女真建奴发兵了,但辽镇将来的走向,真的能像天子设想般顺利吗?
"传令登莱巡抚袁可立,令其派兵赶赴辽南,从侧翼袭扰女真。"
"还请陛下定夺!"
这一战,可比那山东兵变要凶恶数倍不止。
"王本兵,休要胡言乱语!"很快,左都御史张问达便最早反应了过来,旋即声音颤抖的怒斥道。
这毛文龙起初曾在广宁巡抚王化贞麾下任职,且出身浙江杭州府,与他们东林党多多极少存在些许"香火情"。
毕竟统统人都晓得,这所谓的"沈阳大捷"实在远远没有达到令建州女真伤筋动骨的程度,谈何复土?
哗!
间隔袁可立从登莱开镇建军早已畴昔了一年不足,虽说其麾下士卒定然没法与熊廷弼麾下的辽镇精锐相提并论,但如果与毛文龙等部所共同,想来老是能够阐扬些许感化的。
"陛下,不知登莱镇,能战否?"
见朱由校下定决计,表情跌宕起伏的王在晋顿时如释重负,声如洪钟的拥戴声也在暖阁中炸响。
"登莱参将毛文龙乘机而动。"
"朝鲜乃是我大明藩属,岂可见死不救?!"与平常的"逆来顺受"所分歧,自以为占有着"大义"的左都御史张问达青筋透露,气势涓滴不落下风。
很快,作为兵部尚书的王在晋便起家表示了反对,同时眼中暴露了一抹如有若无的忧愁之色。
"陛下,不若令登莱参将毛文龙率兵,马上驰援朝鲜。"
"登莱间隔朝鲜一样有千里之遥,且大海澎湃难料,此为下策。"长久的沉默过后,案牍后的朱由校便悄悄点头,反对了毕自严的发起。
如此一幕,倒是与昔日那"拥兵自重"的辽东总兵李成梁有些类似。
军机稍纵即逝,辽镇间隔京师又足有千里之遥,他们这些人与其在乾清宫中束手无策,倒不如令那熊廷弼自行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