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的亲蚕大典可还顺利?”李二悠悠开口,体贴起长孙氏上任后的第一场大型典仪。
李纲、温风雅等人翻阅后,纷繁拍案叫绝,直言这是不成多得的发蒙读物,特别是那本《三百千》,乃至有人说——堪比《论语》!
这一看,本来舒畅的神采顿时变得严厉起来。
伉俪二民气知肚明,现在绛州新政初起,恰是关头时候,敬川不但要筹建炼铁工坊,关乎朝廷兵力,还要鞭策各项鼎新,怎能够等闲召回?
李贰心跳微微加快,按捺住心头的冲动,揉了揉眉心,深思半晌,随即判定命令:“传朕旨意,让兵部研讨此策,如若可行,马上推行至宿国公的右武卫,再推行至全军!”
就在这时,长孙氏目光一滞,指着奏报上的某处,诧异地说道:“二郎,这大蒜素竟然对瘟疫也有奇效?”
长孙氏眼里带着嘲弄:“圣上莫不是不肯?”
氛围仿佛凝固了半晌,伉俪二人对视了一眼,目光中尽是震惊与等候。
李二嘴角微微上扬,轻哼一声:“这小子,活脱脱是朕的及时雨,朕缺甚么,他就会搞出甚么。”
其耕耘效力之高,让在场的统统朝臣都叹为观止,妾身已经命闫立德尽快打造一批,分送给他们。此物若能推行顺利,再行推行至官方。”
李二缓缓点头,目光中带着几分沉思:“此子行事虽不拘常理,但才调确是实打实的,若能入皇家门楣,也算是门当户对。”
“观音婢,你且看——这份《金创济急策》,倒是有几分意义。”
——快报乃是绛州民情速报,最首要的是那份《金创济急策》!
长安的风云变幻,敬川自是无从晓得。
李二嘴角微抽,忍不住嘟囔了一句:“功绩倒是越攒越多,就是这臭小子,越来越让朕头疼了……”
长孙氏听罢,轻笑着摇点头:“二郎莫要多虑,这气疾是老弊端了,每逢春日总会减轻,待到四月自会好转,无碍的。”
长孙氏轻笑:“妾身不在的时候,圣上可让韦贵妃帮手打理后宫,别的,圣上克日又新纳了杨妃、阴妃,还是要雨露均沾,莫要萧瑟了谁。多多开枝散叶,才是皇家底子。”
李二倒是叹了口气:“后宫离不开你。”
长孙氏轻叹一声:“这段光阴,妾身细细探听过血亲联婚之事,也早放弃了让丽质许配给侄子的动机。论才调、论操行,敬川确切是个不错的人选。”
——这大蒜素,竟然对气疾也有疗效?!
喜好大唐:我都成刺史了,体系才激活请大师保藏:大唐:我都成刺史了,体系才激活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李二嘴角一抽,满脸无法:“你啊,老是念叨这些。”
李二这段时候,可没少向朝中大儒“夸耀”敬川编写的《三百千》和《语文·第一册》。
“敬川这孩子……”长孙氏看完,感慨道,“怕是连军医之事也要插上一脚了。”
李二听了,眼里尽是欣喜,正想夸上几句,俄然,一个驿卒风尘仆仆地跑来,呈上了一封加急快报。
长孙氏闻言,莞尔一笑:“那就让他渐渐适应吧。”
长孙氏闻言,赶紧劝止:“封赏当按军功来,怎可随便?”
不过,教养之事,一样不能迟误。
长孙氏端起茶盏,悄悄抿了一口,随即如有所思地说道:“此次绛州之行,如若那敬川真能通过妾身的磨练,或许真能够考虑将丽质许配与他。”
李二拿着奏报,眸色深沉,指尖微微敲着案几,如有所思。
“观音婢,你这几日气疾仿佛又减轻了。”李二眉头微皱,目光深沉,声音里不自发带上几分担忧,“要不,把敬川那小子召回长安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