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得一以宁﹔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品德经」:第七章

俨兮其若容﹔

惚兮恍兮,此中有象﹔恍兮惚兮,此中有物。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老子:「品德经」:第十六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谷无以盈,将恐竭﹔

何如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六合。六合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章

六合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平,动而愈出。

乐与饵,过客止。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涣兮若冰之将释﹔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五章

其事好远。

是谓微明。

诚全而归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是以贤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五章

为有为,则无不治。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敦兮其若朴﹔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觉得称。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九章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上仁为之而无觉得﹔

故有之觉得利,无之觉得用。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处实在,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四章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天长地久。

揣而锐之,不生长保。

荒兮,其未央哉。

悠兮其贵言。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章

驰骋畋猎,令民气发疯﹔可贵之货,令人行妨。

老子:「品德经」:第六章

鱼不成脱于渊,国之利器不成以示人。

听之不闻,名曰希﹔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世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整天。

道常知名。

贤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不贵可贵之货,使民不为盗﹔

老子:「品德经」:第十三章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世人皆不足,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是以贤人之治,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三章

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

大道泛兮,其可摆布。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

我独泊兮,其未兆﹔

周行而不殆,可觉得六合母。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不失其所者久。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师之所处,波折生焉。

故满足不辱,知止不殆,能够悠长。

道之出口,淡乎其有趣,

上德若谷﹔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下德有为而有觉得。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二章

强行者有志。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老子:「品德經」:第二章

此三者不成致诘,故混而为一。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