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不自是,故彰﹔

乐与饵,过客止。

老子:「品德经」:第十四章

有为而无不为。

是以贤人去甚,去奢,去泰。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觉得教父。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一章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明道若昧﹔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九章

不见可欲,使民气稳定。

豫兮若冬涉川﹔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丁爽﹔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有为之无益。

上善若水。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上义为之而有觉得。

风雅无隅﹔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为有为,则无不治。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故能成其私。

此三者觉得文,不敷。

或强或羸﹔或挫或隳。

俨兮其若容﹔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

夫唯道,善贷且成。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广德若不敷﹔

下德有为而有觉得。

企者不立﹔跨者不可﹔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觉得称。

损之又损,乃至于有为。

老子:「品德经」:第九章

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老子:「品德经」:第十七章

老子:「品德经」:第十八章

进道若退﹔

道常知名。

故道生之,德畜之﹔

吉事尚左,丧事尚右。

故满足之足,常足矣。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百姓皆注其耳目,贤人皆孩之。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

祸莫大于不满足﹔咎莫大于欲得。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四章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是以贤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整天。

老子:「品德经」:第十六章

常使民无知无欲。

听之不闻,名曰希﹔

不贵可贵之货,使民不为盗﹔

往而不害,安平泰。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始制驰名,名亦既有,

人之所畏,不成不畏。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不失其所者久。

偏将军居左,大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周行而不殆,可觉得六合母。

道隐知名。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

涣兮若冰之将释﹔

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唯之与阿,相去多少。

地得一以宁﹔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以其生之厚。

神得一以灵﹔

善之与恶,相去如何。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搏之不得,名曰微。

老子:「品德经」:第十一章

为学日趋,为道日损。

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六合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贤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六合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平,动而愈出。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