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军入宫后并未大肆粉碎,只杀了少数抵挡的侍卫和宫人,后宫嫔妃们哭成一团,被集合赶去了冷宫安设。

禁卫军将士们不发一言,此中一名年青的兵士走出来,微仰着头不卑不亢地朗声道,“侯爷此言差矣,我等并非方命不肯开门出兵,而是皇上曾交代过,有权变更禁卫军的只要周统领,且部属觉得御林军勇猛善战,定能退敌,若真是不敌,我等再出兵也不迟。”

重掌御林军的端木雄立即将圣都城半壁兵马重新设防,防备重点放在了未被叛军占据的东、南两座城门,保卫皇宫的禁卫军也换了一批首级,都是端木雄的亲信,而周裕下落不明,被撤换的那些人敢怒不敢言。

端木雄算是看明白了,暗骂好你个周裕,离京前还摆了老子一道,本来是早就备了背工,晓得老子能换了几位校尉和统领,但没法换掉全部禁卫军,高招,公然高招啊!

至于那认错主子的几万兵马,他已有新的打算,这些年来周家握着北军兵权,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更企图挟天子令诸侯,皇上一向顾忌周家,在周雪身后,仿佛已成威胁皇权的亲信大患。

实在端木雄并不肯与他那几万人马兵刃相见,但事出俄然,完整出乎他的料想,现在两边交兵,箭在弦上,他只能先弹压住叛军,再从长计议。

关于占有半座圣都城的叛军,端木雄倒并不担忧,非论是谁借了他的兵马起事,虽临时失了半城,但他终归借此机遇夺回了御林军,就连禁卫军现在也是他的了。

这是明摆着不肯开门声援了,天子口谕,那就是口头上的事,当事人都不在场,皇上昏倒不醒,要他下旨,如何能够?

但是,端木雄的快意算盘打得虽好,却被突如其来的窜改打散了满盘棋。

摄政王命令全城通缉废帝,废太后及平阳候端木雄。

本来并非叛军,而是睿王的私兵,难怪禁卫军不迎战,这是睿王与周统领早就筹议好的啊!

翌日,宫门外的尸身已清理洁净,但氛围中的血腥味却挥散不去。

天子沉痾垂死,太后监国,内阁大学士杜昕辅政,御林军权重回平阳候手中。

禁卫军未做任何抵当,在叛军攻进皇宫后卸下兵器投降。东城御林军在赶回皇宫的路上遭火炮伏击,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近几年来太子未死的传言不竭,乃至有传闻说先皇暗中留给太子一支精兵,就是这支精兵救了太子。

满朝哗然。

端木雄纵马奔至武德门,百匹骏马奔腾在森严的皇宫里收回庞大的声响。

那中年统领气愤地瞪着他,“明显此时出兵能毁灭叛军,减少御林军伤亡,你却要比及全军阵亡了才出兵,你,你用心险恶。”

周裕那种心机城府如同深海的人会在南疆无端失落?怕是早就金蝉脱壳去了北疆,至于目标为何,显而易见。

睿王召文武百官进宫,痛斥李佑与太后弑君逼宫篡位,他哑忍运营近八年,终是诛杀弑父夺位的恶贼,还先皇公道,还先太子公道,还飞鹰将军公道,更还天下公道。

现在李佑已败,不管太子活着的传言是否为真,朝廷都该广派人马寻觅太子,若证明太子果然已亡,届时,睿王继位才算名正言顺。

“这是皇上的旨意,我等只是受命行事,要禁卫军立即出兵也行,有周统领命令或者皇高低旨才成。”

最后,群臣推举睿王为摄政王,暂代朝政,元气大伤的御林军编合重整,归入摄政王麾下。

以是,端木雄并未派出更多人马去寻觅周裕,而是将计就计,等着他们自投坎阱。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