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曰:寿胜。《尚书?洪范》所云“五福”,寿居其一。《诗》有眉寿之咏,寿比南山之颂。玄宗修士,丹基立后,已得命安闲,优游于洞天福地之间,笑傲于十洲三岛之境。若李脱之八百,安期之三千。南极广寿仙翁,生于上古,至明初已届万寿之期,见诸仙史,昭然可考。故张紫阳曰:“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黄庭经》曰:“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太和阴阳气,故能不死天相既。”又曰:“闭塞命门如玉都,寿传万岁皆有馀。”陈观吾曰:“此岸彼涛已离开,到彼方知寿可跻。一得返来宜永得,渡河筏子上天梯。”道家长生久视之学,独以寿胜。阆苑天宫,随便依托。桑田变沧海,清闲自如,此真优良之点,五也。
四曰:吉胜。老氏有为,为而弗持,功成弗居、和光同尘、不迎不拒,湛若虚空,故动无不吉。此不争之德,无着之妙,既偶然于相互,亦忘情于去来,如流水行云,无适无莫,翛然自适,超然无累,随缘放旷,率性清闲。《庄子》曰:“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其为吉利何如哉!此之谓吉胜,四也。
玄教心息妙合,神情和融,以人和而招致天和。天赋已得,雪净冰融,一团太和之气,回还充塞,浸淫和谐,销铄群阴,大丹自成。老圣曰:“知和曰常。”《庄子》曰:“一上一下,以和为量。”《五厨经》曰:“一气和太和,得一道皆泰。”《大通经》曰:“致静不动,致和不迁。”《心印经》曰:“太和充满,骨散寒琼。”是谓成和之修,是名和德也。
谁都没有想到,本身化成绝对解冻的冰的乌鲁,竟然在熔化后,还留成心识,迦尔纳岛上被利昂熔化的绝对解冻,流入了海水里。
十曰:著作殊胜。佛教典范,均由弟子追思编辑而成。玄门玄宗道经,乃由道祖亲著,亲言出亲口,诵之者,如闻其声,若见其人。此其优良之点,十也。
所谓常者,老圣称呼“常德”。《涅槃经》称为“常住”。老圣曰:“常德不离,复归婴儿;常德不忒,复归无极。”又曰:“为天下谷,常德乃足。”《清净经》曰:“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又曰:“真常之道,悟者得意。”此真常之性体,便是道源。契之者,得法性身,常住不灭。故《楞严经》称呼:“常住至心,性净明体。”古之大觉金仙,皆圆证此心,入妙觉果海。性起无作,普现法身。涅槃四德,以常德居首,以此故也。
六曰:他力胜。玄宗三元丹法,地元、天元,均属外丹服食,刀圭一入口,白日生羽翰。不用期间,瞬息超凡入圣。其神化之妙,匪夷所思,能度亡亲,点化枯骨,使之复活。此种不思议便利法门,惟玄宗所独占,此其优良之点,六也。
其一,这类江湖傍门神通,均都有师承停止正规传功授法,经习炼而成,传授之师多数并未修炼成纯阳之体,与其打仗反觉阴气森森;为师者未得修真之法窍,为徒者天然难以超出,故可称之为阴交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