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明者,由本身清净故,产生慧光,洞照十方,周遍无碍。《大洞经》曰:“灵光八辉,万神俱生。”又曰:“流辉六曜,泯邈沈迁。”又曰:“洞明风景中,帝一真玄经。”又云:“十华妙行仙,制魔生六明。”又云:“洞观无碍空,元始通其明。骊珠现真形,表里洞照清。”又云:“洞源与洞明,万道由通生。”又云;“洞源清净光,筹划有其功。”又云:“洞微无窒碍,化极众幽灵。”又云:“定和妙明觉,玄息自长生。”又云:“洞虚表和净,华通引玄明。”《玉枢经》云:“泰定安则圣智全,圣智全则慧光生,慧光生则与道为一。”老圣曰:“知常曰明。”《庄子》曰:“莫若以明。”是则洞明寂照,无碍圆融。《楞严经》所谓:“明极即如来”是也。是谓明德。
ps:哎,明天返来晚了,抱愧了,前面能够要晚一点时候才气改了。
六曰:他力胜。玄宗三元丹法,地元、天元,均属外丹服食,刀圭一入口,白日生羽翰。不用期间,瞬息超凡入圣。其神化之妙,匪夷所思,能度亡亲,点化枯骨,使之复活。此种不思议便利法门,惟玄宗所独占,此其优良之点,六也。
所谓“虚”者,遗形忘体,恬然若无,是谓“身虚”。绝念、忘知,三际皆空,情忘识泯,谓之“心虚”。《庄子》曰:“唯道集虚。”又曰:“虚无淡泊,乃合天德。”又曰:“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体以虚而运,心以虚而灵。”故老圣曰:“致虚极,守静笃”。玄宗以“虚”为归,亦犹佛氏以“空”为归也。是谓虚德。
所谓净者,玄教固以清净宁一设化。《大洞经》曰:“洞虚清和净,华通引玄明。”由心息相依而澄心不动,六根清净,进而至于六识、六尘清净,乃至十方虚空,无边刹海,一时清净。入此大净法门,获无停滞,安闲摆脱。故《大洞经》曰:“九回镜中清,乘景入四明。”《玄契》曰:“洞微清净,圣耳梵通。无障无碍,表里虚明。洞空清净,玄息气通。无障无碍,表里虚清。洞虚清净,灵舌华通,无障无碍,表里玄明。洞真清净,变应天然,道通长存,十方皆现。如是背尘合觉,反染为净,心净土净,依正扭转。寂光真境,任运现前,谓之清净光亮藏。”以此自利、利他,同脱苦海,同登道岸,最为超绝。故此净德,最尊最胜。
所谓常者,老圣称呼“常德”。《涅槃经》称为“常住”。老圣曰:“常德不离,复归婴儿;常德不忒,复归无极。”又曰:“为天下谷,常德乃足。”《清净经》曰:“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又曰:“真常之道,悟者得意。”此真常之性体,便是道源。契之者,得法性身,常住不灭。故《楞严经》称呼:“常住至心,性净明体。”古之大觉金仙,皆圆证此心,入妙觉果海。性起无作,普现法身。涅槃四德,以常德居首,以此故也。
九曰:传授殊胜。佛法有正法、像法、末法之分。玄宗古仙,以法身显化人间,身面言说,接引有缘,数千年如一日,道祖无涅槃之日。正法住世,亦无期间之限量,此优良之点,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