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只知苏相而不知天子[第1页/共2页]

而在靖亲王救驾而死以后,徽宗与靖亲王兄弟情深,一夜之间衰老了很多。

这些年来,因为出自于对靖亲王的惭愧,徽宗对靖亲王府唯独留下的血脉格外的宠遇,也恰是因为如此有夔王管束着,朝中大权才没有旁落到苏显手中。

而后几年的时候他都在南征北战中为大倾立下不世功劳,徽宗例外封其为夔王。

千钧一发之时,还是靖亲王带领近卫勤王,在乱军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却为了救徽宗而死于乱军箭下,靖王妃闻此凶信自裁于靖亲王灵前,靖亲王府一夕之间分崩离析,只剩下两个不及弱冠的少年。

在朝中夔王是个特别的存在,大臣们害怕他雷厉流行的手腕,却又敬他的本领。昔年边关战乱,有他镇守便能保边关承平;天下安宁时,有他在朝中便起不了甚么大乱子。

宁王兵变让大倾元气大伤,靖亲王一代名将殒没让虎帐中将士们军心大乱,而西燕乘大倾内哄频频侵犯边疆,在这个时候赵肃主动请缨前去边疆安定内哄。

宁王兵变一案结束后,世子赵煜袭承爵位,赵肃救驾有功封为兵马大元帅,虽当时他不过是个不敷弱冠的少年,但在那种环境之下他以一人之身于乱军当中诛杀反贼,得救城之困,但凡是亲眼历颠末那一场宫变的老臣,无人反对。

这些年来苏相与东宫解除异己、拉拢翅膀,将好好的一个朝堂弄得浑浊不堪,朝中有能之士为了明哲保身也不敢多言。徽宗性子固然有些昏聩耳根子也软,但独一做的腐败的一件事那就是将兵权交在了夔王赵肃的手中。

徽宗固然气江湖中人行事放肆,但大倾这些年来都重文轻武,极弱已久,也难怪天子脚下那些江湖中人竟如此行事了。

靖亲王退隐过后,苏显与宁王赵砾便成了徽宗的左膀右臂,一步错步步错,宁王在徽宗倚重之下欲壑难填竟然生了反心,与西燕勾搭几乎变成了大难。

在世人觉得大倾即将迎来他的重生的时候,未曾想到积年天灾、西燕虎视眈眈战乱不休,靖亲王陷于后代情长当中,而后边关战事安定后,约是因为被当年被迫迎娶西燕公主一事寒了心,靖亲王交出了手中的兵权,只做个闲散王爷。

而这些光阴独一能镇的住此等场面的夔王殿下称病在家中,让那些江湖中人行事更加的没有顾虑,那些文臣们下朝的时候看着街上擂台上武人们存亡相搏架式的打斗,非常期盼着夔王“病愈”能狠狠的清算他们一顿。

就像是此次,江湖中人齐聚在汴梁城,徽宗整天的在丹房中求仙问药鲜少过问这些事发觉不出,但一些历经两朝的老臣们却能看的出此次江湖人行事这般乖张,看似是以插手武试的名义、实则是别有用心,有挑衅朝廷严肃之意。

但近些光阴汴梁城涌入了很多武人,各个佩带刀剑在街上游走着,禁军与巡防营固然加派了人手巡查,但毕竟都是技艺高强的江湖中人,比武打斗起来浅显的将士那里能禁止。

但因本年科举特许江湖后辈插手,提出此发起的不是别人,恰是苏相,再遐想到那些江湖人在汴梁城中行事如此肆无顾忌,若朝中没有倚仗,又怎会如此。

昔年大御灭亡以后天下三分,当以大倾最为强大,但是历经这些年来已经闪现式微之势,朝中腐朽不堪。当年先帝在位时,膝下两位皇子靖亲王赵邵骁与尚且是储君的徽宗兄弟二人在朝堂上一文一武,是多么的意气风发。

赵肃出了宫门的时候,就感觉那几个穿戴朱红色官袍的内阁老臣看着他的时候眼神非常奇特,饶是面冷如夔王殿下,也不由感觉背后发凉――本身近些光阴没做甚么特别的事招惹这些文官。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