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教养之法,既停止了新道法产生,也使得诸家论道永久没法站在同一个平台之上,达到论道求进之结果,从而也使得人类文明止步不前。百家创世之初,诸子如潮,贤人无数,但是反观后代,贤人不见出世,新道未闻于耳,如此冷落之局面,不正因为此吗?”

此时,肖逸暂不言语,给众生以思考的时候。

肖逸佩服之余,心中也多了一分警戒,更加谨小慎微,斟字酌句而言。

因他说话平来就不快,顿了半晌,众生直觉得其用心为之,并未多想。

声音不大,只有身边几人才气听到。但是一股威压刹时分散,将统统道家弟子覆盖。众道家弟子皆感心神震颤,不明以是地望向长阳真人。肖逸受其影响,也停息论道。

道家阐、截之争,其关头就在于对“一”的弃取上。肖逸之言,较着有偏向于截教之意,难怪长阳真人发怒。

“百家论道,取一百零一家之意,应当也有天下之道不至于百家之意,预示百家以外还应有划一高贵之道法。但是,以我等当前的教养体例来看,先人思惟极度受限,想要再创出新的道法,令人类文明更上一层楼,无疑于痴人说梦了。”

诸家之人再次加深印象,冷静地点了点头。实在,现现在的诸家弟子早已风俗了论道格式,若不是那稷放学宫宫主提示,恐怕还一时想不起创道的初志,也便是论道的终究目标来。

半晌以后,待诸家之人垂垂醒转,开端扣问如何才气公允论道时,才点头一笑,反问道:“莫非诸位心中所想的就只要论道吗?论道的终究目标安在?”

“人,乃天然之人,生性活脱,思惟不一。正因为此,才有了当今百家争鸣之思潮。但是,我等不是为了鼓吹自家之道,就自小限定人之思惟,将先人思惟永久监禁在当前已有的百家思惟当中。”

长阳真人肝火不减,道:“我道家讲的是天然大道。博取一线朝气,有违天然。不管那学宫宫主如何说道,总之不该出自我道家之口。”

其行正应了《品德经》所言:“天下莫荏弱于水,而攻固执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贤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百家之人倍感诧异,齐道:“另有这等事?”

肖逸说到厥后,可贵有了些许冲动之意。当其说完最后一句话时,不争之究竟摆于面前,令百家之人无不汗颜低头。

肖逸进而解释道:“诸家教养,除了育民以外,另有弘扬自家道法之意,此谓‘有所图’。百姓一旦受教,便入了各家图谋之彀。其平生,将深受其影响。此等教养,不能称不好,但是对于人类将来之衍化,却大有限定。”

肖逸胸有成竹道:“请循其本。论道不在一个平台上,我们要做的天然是设法使其处于一个平台上。但是,当我们真的处在一个平台时,大师当发明,当时已经不必论道了。”

肖逸道:“我们论道目标是相互催促,不竭完美本身之道。可终究目标,倒是共窥天道,于六合间博取一线朝气,令人类文明永续传承。”

如水包涵,弱胜强,柔克刚,忍辱负重,方可成为天下之王。

肖逸闻之,心中顿时了然,暗道:“本来如此。”

闻者更觉苍茫,不知这“有所图”和“无所图”所指为何。

诸子百家论道,为了达到抬高敌手、惹人入胜的结果,或顿挫顿挫,或铿锵有力,或掷地有声,不一而同。但像肖逸这般温文儒雅,轻吐慢道,如水普通暖和,却能令全场专注于其一身者,古往今来,未之有也。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