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一章 任命[第1页/共4页]

但朝廷任命其为贺州刺史,一样是上州和道治州,从品级、职事来讲都没有升,但论治地富庶,汴州犹胜贺州一筹,何况李仲颖的考成为优中——这个迁调不但不是“右迁”(升职),倒似“左迁”(降职)了。

他眉色沉敛,放下紫陶壶,抬手道:“品品这道茶。”

而纪家有秘闻,有气力,另有宦海上最好的分缘,却对峙了不冒头的战略——李毓祯记得贤人对纪氏家风的考语是:妥当。

后衙园宅颠末地动但丧失不大,因为间隔震中远且修建坚毅,空中没有开裂,屋廊院墙也没有垮塌,只是屋瓦被震落了一大片,清理重盖后根基规复了原样,院子里的两排油桐树除了被乌瓦震下来砸断了一些枝条外,仍然枝繁叶茂,前几日又落了场雷阵雨,将树叶冲得干清干净,绽出翠绿色的光芒,“知了——知了——”的声音便从这葱茏的绿色中鸣叫出来。

新任的贺州刺史,将成为连接长安与贺州的桥梁,是天子与萧氏的联络人。

李仲颖就是贤人遴选出来的,合适这个前提的人。

这内里有个典故。

在甲姓世家中,丹阳纪氏属于低调派。说低调也不精确,因为甲姓再低调也没法低调,三代不出一名一品官,就要降为乙姓,在宦海上争位,如何低调得起来?而丹阳纪氏的低调在于从不争宰相位,这活着家和豪门官仕中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和兰陵萧氏又分歧——萧氏是不得为宰相,世袭梁国公与河西多数督,家属后辈做到正四品文官就是封顶。

斯须,四位紫袍幞头官员脱靴出去,打头的是岭南东道察看副使宋继登,因察看使崔延陵尚在病中未病愈,公事便由宋继登全面接办,目前重中之重的事情是灾后赈灾与重修。厥后是一名年逾五旬、面孔峻拔的官员,这是岭南东道转运使蔡伯年,卖力一道财赋征收和转运,广州赈灾和重修少不了这位荷包子张口。因之前染疫,才从霍乱中救治过来,还未完整规复元气就投入了公事,身材削瘦下更显得人物峭峻。他身后是岭南东道防备使赫连铁树,祖上有匈奴人的血缘,面白高大,腰佩横刀,一身剽悍之气,武道卡在登极境前期已多年未进益,见着李毓祯,眼中就放出炽热,深思觑机向这位殿下宗师就教武道才是他最热中的,汇报公事是顺带。他身后就是广州刺史虞廷芳,地动以后又瘦了几斤,之前的官服穿在身上空荡荡的,之前的官服穿在身上空荡荡的,但祸中有福,本来中年后发福的身材在持续清减下已经有了“竹瘦鹤骨”的风味。

这是朝廷四天前颁下的官员任命。

临川郡王心中了然,却又有着惊奇和不测。惊奇的,不但仅是丹阳纪氏的站位,另有李仲颖,在这么多皇室宗亲中,莫非就只要她合适这些前提?

“入见。”

东阳公主的次女李仲颖,字敏卓,十七岁时给本身取号“鸣泉”,出自燕国公慕容秋的诗:“铁马踏冰河,龙泉壁上鸣。女子当英物,何呻燕雀吟。”——以鸿鹄之志自勉。二十岁时负剑游学,三年后返来,次年中进士,外放历任州县,三十五岁升陇右道河州刺史,因长年佩龙泉剑不离,为政又如匣中藏剑,外敛锐气,内蕴锋芒,一旦出鞘就是锐不成挡,久之,人皆称其号,而不道其字,又有了个诨号“龙泉刺史”。六年前从下州升中州,迁荆湖道襄州刺史,三年任满考成优上,又迁河南道任汴州刺史,这是正四品的上州刺史了——按理,再往上就应当升转运使或梭巡副使了,成为道级长官。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