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对普通少吏而言。若要升任功曹,亦需历练多年。因而,少吏的升迁挨次,大抵便为:诸曹书佐、诸曹掾史、主簿、督邮、五官掾、功曹,守令长或州处置。

乃至一亭以内,亦有诸多斗食小吏。

蓟王曾言,事关公义,无有不成对人言。

二千及冠者,凤毛麟角。能三百石长吏退隐,亦为人所羡。浩繁斗食小吏,才是治政之基石。故称“吏治”,而非“官治”。

“许是,人手足备,不差我等?”再有人发问。

公示时,不但限于官舍。悬扁闾里街衢,张贴书记栏内。乃至若升长吏,还需张榜在就任之县境,城门、亭舍、邮驿各处。以供公众观瞻评断。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可否升迁,自有公断。

春腊二赐,少吏犒赏虽少却不薄。正因人多情厚。二千石者,寥寥数人。斗食少吏,却多如牛毛。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养;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皆秦制也。”

洛阳,南宫。鸿德门下,明光殿。

“麦积山。”宋建眼中精光一闪。

试想。若无一个公允的升迁之路。对吏治根底的粉碎,是多么卑劣。有道是万丈高楼高山起。根底不稳,上层修建又岂能稳如泰山。上层不稳,社稷又如何能稳。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便指积少成祸。

“二兄何苗。”

“钟存又当如何?”另有人辩驳:“百万钟存,已连续出山。蓟王就近安设在陇坂四周,筑城造屋,修路梯田。陇右山脉连绵,若皆修成梯田,必借我等之力。”

归义城。

“唉……”说来讲去,无有定论。

此可谓蓟国一大创举。所谓在朝为民。吏治清平如此,足令天下赃官贪吏汗颜。

“拜见陛下。”

秩四百石至二百石,则为“长吏”。蓟国多“少年长吏”。便是指退隐时,已领食二百石以上高俸。乃至另有“二千及冠”者。

蓟国宽法严律。蓟王明以照奸。再行高薪养廉,官吏升迁考评,笔笔皆有出处。一视同仁,等量齐观。且需公示旬日,令百姓、百官,茶余饭后,众评众议。如有不敷,或有存疑,可直书于书记栏内。待二位国相遣人查验。

“非也。”便有人辩驳:“蓟王天家贵胄,论血缘,乃出前汉高皇。崇高非常。然闻,宫闱以内多胡女。便是王妃公孙氏,亦染鲜卑血脉。又岂能轻视我等。”

换成郡国亦然:总揆众务,职统诸曹,又握群吏升迁黜免之权,在郡守自辟属吏中职位最为尊显。

“喏!”皇后仪仗遂转去长秋宫。

“皇后为何人所求?”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