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谚曰:“熟行看门道,内行看热烈”。蓟王独尊儒术之心,与汉武大帝,如出一辙,别无二致。看似“惊世骇俗,有害於道”。然各种国策背后,皆有根深蒂固,儒学之基。

待起家,左国令又道:“主公又言,若能以水力驱之,则大善。”

凡墨门弟子,将作寺工。皆可登阁,一窥究竟。

大而化之,先立端方,并非只针对你一人。而是针对统统。我等,亦如此这般,循序渐进,终为蓟人。你我之间,别无分歧。不过“得道有迟早”,罢了。

“本来如此。”左国令欣然点头。

蓟国自上而下,券书流行。从开立客庸账户,需五户联保。到蓟式券钞,约订代价;寄舱券,寄田券,践约赢利。皆是荀子『性本恶』之表现。

至于,『制天命』。待蓟王三兴,足可证也。

蓟王兼济天下,蓟国包含万种。和合之风,向化大行。然无一例外,凡初临蓟国,毋论种出那边,是何家门。皆需五户联保,市楼立约。若行经商,还需等价质押。各种行动,皆是荀子『性本恶』之具现。

“‘旋风砲象’,立下奇功。主公敕令嘉奖。”将作令苏伯,遂道明来意:“升爵三等。赐宅一座。”

西林少年马钧,仓猝出舍相迎。

楼桑四市,夜市、坊(蕃)市、桥市、后市。屡经增筑外扩,皆为大市。八方旅人,四海番商,南北百货,云集此中。

闻左国令黄承彦并将作令苏伯,连袂来访。

不愧蓟国商都。

待蓟王迁入临乡王城。王太后又循汉宫旧例,于西宫置织室。王子、公主衣服,多出蓟王妃之手。东宫王子、公主,虽多,毕竟婴儿,尚足一用。现在,王子公主,身形渐长。已不敷为用。王太后家书言及此事。蓟王遂传敕命,由西林少年,“天下名巧”之马钧,动手改进。

从践约,到不约。便是孔子所言:“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在儒家大行其道,一统天下。被司马光盛赞,“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为人王者,岂能不独尊儒术。

谓“道分歧不相为谋”。蓟王徵辟天下名流,无有不至。便如儒宗郑玄等,名宿鸿儒,纷至沓来。正因“道合”而“志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