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三章 议和[第2页/共2页]

崇祯晓得这是谦让的说辞,笃定地说:“卿不必推让,本兵之位,非你莫属。”

杨嗣昌察言观色,也看出了崇祯纠结的心态,便保举了一小我选:“辽东巡抚方一藻与臣为旧识,且志趣相投,可就近遣人赴沈阳(后金都城盛京)与皇太极联络。”

不过加征剿饷和练饷也好,增兵12万也罢,都是长远之计,近在面前的鞑子老是要面对的,崇祯问道:“既然依卿所言,洪承畴、卢象升都要征剿流寇,不宜变更,那么能够从广东调兵吗?”

崇祯见他说得头头是道,忍不住连连点头:“甚好,便依你所说,加征剿饷和练饷。”

崇祯考虑很久,感觉不消本身出面,能够一试,便说道:“卿可休书一封,速速送往辽东,令方一藻遣人赶赴沈阳,若皇太极成心和谈,先撤回阿济格等人,解京畿之困。”他特地交代让杨嗣昌以私家名义写信不是以朝廷的名义命令,就是给本身留下余地,事情万一透露,能够推个一干二净。

杨嗣昌这两年固然在家守制,但是对天下局势都了如指掌,如彗星般崛起的琼海镇天然也被他看在眼里。对于这支比绝大多数明军都能打的军队,他有本身的观点。

崇祯不解:“为何不直接与奴酋阿济格筹议?”

不过二百八十万两饷银对崇祯来讲,的确是要了命了。他踟躇道:“国库空虚,内帑也是无银可用,饷银从何而来?”

杨嗣昌正色道:“苟利国度存亡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了大明江山社稷,臣愿替陛下冒天下之大不韪。”

“一年?”崇祯疑道,“一年便能剿除流寇?”

杨嗣昌谦善地答复:“本兵之位,重若千钧,臣何德何能,请陛下另选贤达。”

崇祯见杨嗣昌能懂本身的心机,非常对劲,既有运筹帷幄的本领,又能揣摩圣意,和天子同心,如许优良的臣子上哪找。他承诺道:“卿可先规复兵部右侍郎的官职,等合适的机会,再就任兵部尚书。”

杨嗣昌早有腹稿,安闲答复:“可加征田赋每亩一分,天下共征收七百三十万两,此为练饷,用于练习边兵;另加征剿饷二百八十万两,公用于剿除流寇之用。”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