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峡石(现河南三门峡)人。政治家,官至相国。武则天、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三朝宰相。
和凝,现山东省东平人,初仕后唐,继为后晋宰相。凝平生为文章,善于短歌艳曲,有“曲子相公”之称。著有《红叶稿》,别名《香奁集》。
尧舜帝时有羲和为掌管六合四时之官,厥后遂有以和为姓。又说楚国人卞和发明“和氏璧”玉璞,其子孙后代遂以和为姓。
尹
【名流】
【姓氏发源】
郝
【姓氏发源】
【名流】
春秋时,宋国国君宋戴公之子名衎,字乐父。乐父孙子后以祖父字乐为姓,遂有乐姓。
周文王第十五子姬高受封于毕邑(现陕西咸阳),世称毕公高,其子孙后代遂以毕为姓。二源于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时,北魏有复姓出连氏,随魏孝文帝南迁都中原洛阳后,改成毕姓。
时
【姓氏发源】
元稹,字微之。唐朝时河南(今洛阳市)人,闻名墨客,“新乐府”代表人物,著有《元氏长庆集》。
【姓氏发源】
时大彬,明末清初人,闻名紫砂四大师之一的时朋之子。他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外型设想与铭记极有研讨。
【名流】
【名流】
孟郊,唐朝闻名墨客,著有《孟东野诗集》。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说。
商王武丁在傅岩(今山西平陆)求得贤人说,前任说为宰相。因说曾于傅岩居住,故称傅说,厥后子孙以地名为姓。二源于周朝时,黄帝后嗣大由受封于傅邑,是以傅为姓。
【名流】
元
【名流】
【姓氏发源】
春秋时,宋国公子来受封于时邑,厥后子孙遂以邑名时为姓。
【姓氏发源】
萧何,秦末沛县(现江苏沛县)人,西汉初年大臣。暮年曾任秦沛县狱吏,后从刘邦起兵。刘邦称帝后,建国首功,位列三杰,以功最高,被拜为相国。高祖身后,他帮手惠帝。
【名流】
孟
【姓氏发源】
【姓氏发源】
卜
傅雷,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南汇人。翻译家,文艺批评家。著有《傅雷家书》,主讲如何教诲孩子。译作有罗曼·罗兰、伏尔泰、巴尔扎克的作品,此中以译巴尔扎克作品进献出色。
【姓氏发源】
顾恺之,晋无锡人。著有《画论》《画云台山记》《女史箴图》《魏晋胜流画赞》等。博学驰名,有才绝、艺绝、痴绝三绝之称。
【名流】
周武王灭商后,周文王子康叔封其子于常邑,其子孙后遂以常为姓。二源于避讳而改。春秋时楚国公族恒惠公以后有恒氏,为避宋真宗赵恒之名讳,取常和恒义同,改成常姓。
周公的后嗣鲁献公之子仲山甫,因帮手周宣王有功,受封于樊国,人称樊侯,厥后子孙遂有以皮为姓。
源于以挨次为姓。古时,兄弟之间排行挨次为伯(或孟)、仲、叔、季。此中伯为嫡宗子,孟为庶宗子。春秋时鲁国鲁恒公之子庆父以后孟孙氏,因反叛弒君,后改成孟姓。二源于春秋时卫襄公之子,其字孟公,后子孙以王父字孟为姓。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太原人。元末明初闻名小说家,著有《三国演义》。
萧
齐白石,名璜,字苹生,号白石隐士,湖南湘潭人。善诗、书、画、篆刻。著有《古树归鸦》《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白石白叟自传》等。曾任北平艺术专科学院教席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