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崇文兴教:“徐州图书馆”的落成与影响[第2页/共2页]

“这…这是《吴子兵法》的佚篇?!”另一侧,几名明显是武职幕僚的年青人围在一起,对着一卷略显残破的竹简,面露欣喜,低声而热烈地会商着,“速取纸笔,誊写下来!”

甫一踏入阅览区,便能听到一阵阵压抑不住的低呼与赞叹。

“天呐!《太玄经》!竟有如此完整的抄本!”一名须发斑白的老儒颤抖动手,几近是扑到了一张书案前,那边正摊开着一部新抄的《太玄经》。他双目放光,口中喃喃自语,仿佛见到了失散多年的嫡亲。

我站在一旁,悄悄地察看着这统统,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满足感。战乱摧毁了太多,但文明的火种毫不能燃烧。这小小的崇文馆,便是我为徐州扑灭的一簇但愿之火。它不但是储藏知识的宝库,更应是一个思惟交换的平台,一个吸惹人才的磁场。

一个正视文明、尊敬知识的处所,天然会获得更多人才的喜爱。这,便是我建立崇文馆的深层企图——为徐州,也为主公,修建一个更坚固、更具吸引力的软气力根本。

我看到,糜竺先生正与几位商曹的官员,一同研读着有关农桑水利的翰札,仿佛在为徐州的经济规复寻觅良策。孙乾先生则在翻阅着《汉书》,不时提条记录,约莫是在为政务供应汗青鉴戒。就连一贯不苟谈笑的张飞将军,竟也让人找来了一部《春秋左氏传》,固然他眉头舒展,看得非常吃力,但那份当真劲,却也让人动容。

跟着厚重的木门缓缓开启,早已等待在外的世人鱼贯而入。

“看这里!竟有蔡伯喈(蔡邕)先生的手稿残页!”有人发明了被经心装裱起来、作为珍品揭示的一页手稿,立即引来一片围观,世人啧啧称奇,对这位大儒的墨宝充满了畏敬。

求贤之策既定,如同为徐州这棵大树深掘其根;而另一项我心心念念的打算,则是要为其灌溉文明的死水,使其枝繁叶茂,庇荫四方。那便是——“崇文馆”的建立。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