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章 张献忠上钩[第1页/共3页]

有句话说的好,叫“人的名,树的影”,欧阳朔现在已经达到这个境地,仅凭名字,就能办好很多人再如何尽力都办不当之事。

京都城,城西别院。

呆在房间,欧阳朔仍然可听到来自街道的热烈喧哗,爆仗声不竭,那是京都百姓在大肆庆贺,庆贺大夏“光复”京都城。

固然在大周军撤出大晋时,凤囚凰已经向欧阳朔正式提出,要将大晋王朝并入大夏,欧阳朔却没急着去领受大晋王朝。

以京都城为中间,辐射全部北方地界。

比拟之下,康熙帝在中原百姓中的影响,那就要弱很多,就像现在的京都城,鼓掌称快者不在少数。

更何况这一场中原大战,还远没到结束之时。

二则大晋千疮百孔不说,朝中还呈现分裂,凤囚凰正在停止一场范围空前的大洗濯。如果在此时并入大夏,怕是就要半途而废。

当然,为了加快蚕食进度,欧阳朔也是不吝打出一张接一张的底牌。

大清灭亡,标记取这一场中原大战临时告一段落。

不到两个月的时候,大夏在保住大晋王朝的同时,连着攻陷大汉、大清两国,成为这一场大战的最大赢家。

…………

一则战役刚结束,大晋好不轻易守住国土,恰是士气最高时,也是朝野高低最具凝集力的时候,如果凤囚凰在这时俄然宣布并入大夏,百姓在内心上能够会有点没法接管,并且还大煞风景。

就像此次。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除了城中官吏,更毒手的是如何安设清朝王室,特别是康熙帝。

一则赐死一名已经投降的帝王,有失王朝风采;二则如果开了先例,只会让将来的王朝抵当到底,誓死也不投降。

五国军队加在一起,超越三百万之数,牵一发而动满身,不是说想开战就能开战的,一个不好,便能够引火烧身。

中原行省刚拿下不久,才真正需求雄师坐镇。

八月二十一日,欧阳朔驾临京都城。

一样,将战俘交给北疆军收押以后,禁卫军也将返回山海城。

这类体例一样有人反对。

比拟白桦等人,凤囚凰到底是厥后者。

其二,田文镜、左宗棠等在大夏任职的清朝官吏,全数都是汉人,对清朝并无太深的豪情,欧阳朔天然也无就需照顾这些人的感受。

对如许一座具有计谋职位的城池,朝廷天然是非常上心的,正视程度,完整不下于领受一行省之地。

京都城另有一点跟其他处所分歧,就是城中官吏以满报酬主。

这天然是不可的。

清王室跟汉王室天差地别的报酬,是有启事的。

欧阳朔筹办比及大晋归附以后,连络大晋军,再加上此前俘虏的汉军,来一次体系性的军队整编,而非东一锤子,西一榔头。

就在欧阳朔坐镇京都城时,韩信已经带领豹韬军出发返回中原行省。短时候内,不管是秦唐,还是大周,都不敢打大晋的主张。

来到京都城,欧阳朔既没访问大清王室成员,也没大张旗鼓地访问大清旧臣,而是窝在一处清净的别院,低调措置战后之事。

欧阳朔恰是要借凤囚凰之手,将大晋犁一遍,再领受过来。

此番攻打大清,合计俘虏清军三十二万,如何措置这批战俘,欧阳朔还没急着下结论,只是让北疆军卖力收押在京都城郊。

满汉之间的恩仇,还真是理都理不清。

二者之间,总有一战。

并且以凤囚凰的傲气,也不想将一个乌烟瘴气的大晋交给欧阳朔。

朝廷已经决定,将京都城五品以上官吏悉数撤掉,除留下少数几位风评较好者,剩下的要么贬为百姓,要么发配至其他行省。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