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功过[第1页/共3页]

契丹败走后,大晋的局势能快速安定下来,此人功不成没。朝中有此人,大晋想要大乱也难。各路诸侯对朝廷另有几分顾忌,所顾忌者,恐怕不是当今圣上,而是这位桑大人。

说到这里,郭声望向郭荣,郭威虽有子嗣,但他最看重的还是郭荣。

先帝服从了桑维翰的建议,没有起兵伐契丹。

“这么说来,中原现在这局势,始作俑者本来是桑维翰?”赵匡义皱眉道。

郭荣答道:“我传闻桑维翰此次复出,朝野非议很多,皇上也对他多有不满,这类环境,又岂能久哉?”

太原城中郭府书房中,郭威正与义子郭荣,亲信爱将赵匡胤、赵匡义三人议论国事,不知不觉便提及了桑维翰的旧事。

赵匡胤奇道:“何出此言?”

到了讨伐刘仁恭时,李存勖命礼官以少牢祭于宗庙,请出第一支箭,让贴身将领背着作为前锋。胜利返来之日,带着俘虏将箭送回宗庙。

我还记得,其疏末云:‘臣愿陛下训农习战,养兵息农。俟国无内忧,民不足力,然后观衅而动,则动必有成矣。’

如若先帝奉诏,真的移镇郓州,恐怕不免落个‘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喽啰烹’的了局。不过如果不奉诏,当时以先帝在河东的力量是没法对抗伪帝李从珂的雄师的。

“不错!”郭威点点头,“先帝号令桑维翰向契丹求援,承诺事成后割让幽云十六州,称‘儿天子’,用奉养父亲的礼节来对契丹主耶律德光。”

注2:明宗,即后唐明宗天子李嗣源,李克用的义子。李克用当年也曾与契丹天子耶律阿保机有过蜜月期,两人缔盟结为兄弟。(厥后因耶律阿保机叛变投奔了后粱,两人闹翻。)以是,李嗣源与当时契丹天子耶律德光也有兄弟之约

刘帅也死力同意桑维翰的发起!”

郭荣道:“物极必反,只怕此次桑维翰也一定能显赫多久。”

注3:赵德钧(?-937),本名赵行实,幽州人。后唐庄宗赐姓名曰李绍斌,累迁沧州节度使。同光三年(即925年)移镇幽州。明宗即位,归本姓,改名德钧。厥后加授侍中,授东北面招讨使,累官至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被封为北平王。

此事由桑维翰一手筹办,耶律德光同意了援助先帝的要求。

你能完成我这三个欲望,我死而无憾了。”

赵匡义怒道:“这也未免过分份了,乃是我汉人之耻!刘帅也同意?”

注4:天福三年,即公元938年。

当年桑维翰去枢密使一职,不久枢密院被废,厥后复置枢密院,即以桑维翰兼枢密使,其才气可见一斑。”

赵匡义却道:“虽有小聪明,却无大聪明。”

注1:后唐清泰三年,即公元936年。

“这话在这里说说也就罢了,莫要对外再说!”郭威轻微地斥责了赵匡义一句,答道,“刘帅当然分歧意,也感觉过分份了,但是不如许又怎能说动耶律德光帮忙先帝?

“无耻,奸佞!”赵匡义忍不住骂道,“争相卖国,难怪中原沉湎至斯。”

因而赵德钧撕上面具,遣使契丹,效仿石敬瑭,求耶律德光,但愿耶律德光能立他为帝。但是耶律德光被桑维翰压服,并没有搀扶赵德钧。

注5:天福六年,即公元941年。

“不能这么说,桑维翰贪财、好色、揽权是不错,但也并非一无是处。他的目光独到,见地不凡,确切是有真本领,也有手腕。

以是,他但愿郭荣能晓得此中的事理,晓得变通。赵匡义的设法能够过火,但他不但愿郭荣也像赵匡义那般过火。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