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最早的处所志书该当是南朝刘宋元嘉十三年(436)刘道真所作《钱塘记》,史料代价高,可惜年久岁长,已经散逸。人们在研讨杭州当代史时,只能找到被转引的部分段落,始终找不到完整的原著。林博览各种处所文籍,对当代文献浏览的存量丰富,千方百计地将唐宋期间古籍援引《钱唐记》片段的琐细笔墨加以汇集清算,探幽寻微,集腋成裘。

近代以来,固然各地媒体上时有我国历代处所志名家的先容,但是这些方志名家小传散见于各个媒体上,尚未清算汇编成册。林正秋带领处所志专修班学员广为汇集,集成编撰了我国首部《中国处所志名家传》,节录古今方志专家一百五十余人,约二十五万字。在写作气势上,可谓集众家之所长,简叙历代志家平生,评点方志得失,笔墨简练,重点凸起,此书对于旧志清算研讨,新志编辑具有首要参考代价,由黄山书社于一九九0年十仲春出版。

林的方志研讨代表作有《处所志和方志学》、《浙江方志概论》、《中国处所志总目撮要·浙江分册》、《中国处所志名家传》。到二0一四年,在《浙江档案》杂志上颁发了《南宋朝廷架阁库与档案办理》一文。

一九八一年仲夏,中心在太原召开第一届“天下处所志编撰大会”,由曾生(注2)主持,这个集会厥后转移到武汉。鉴于林正秋对处所志学与档案学的研讨,时任天下处所志协会副会长的朱士嘉(注3)特别点名,杭州派林正秋列席。

这些书在当时可说是屈指可数研讨浙江方志的学术论文。

三是对新点校的南宋《梦梁录》做了详确订正。

注7:张国淦以为:“方志之书,至赵宋而体例始备。举凡舆图、边境、山川、名胜、建置、职官、赋税、物产、乡里、民风、人物、方技、金石、艺文、灾异,无不汇于一编。”(《中国古方志考》序)

在全天下汗青学与档案办理学的研讨中,我国走在抢先行列,成为研讨本国史、都会史、地区史、州里史的原始素材,所谓“国有国史,地有方志,姓氏有家乘谱牒”,这些志书家谱,成为不成或缺的根本史料,也成为国度、地区与家属的信史(注1)。

处所志研讨

林正秋买了张机票,当天飞赴北京,再转往太原。

南宋《临安三志》,也就是《乾道临安志》、《淳佑临安志》、《咸淳临安志》,既是当代处所志佳作,也是先人研讨宋史的首要文献。对《临安三志》研讨能够追溯到晚清民国期间。林正秋的评点,让人看到南宋处所志生长轨迹与特性,也替《中国古方志考》的阐述:“方志之书,至赵宋而体例始备”这句话作了最好的解读(注7)。

这几套书均是研讨杭州与南宋汗青的首要文献。

林正秋对于杭州处所志史的研讨服从有三点值得一提,一是它辑佚了杭州最早的一部处所志《钱唐记》;二是对南宋《临安三志》做了详确述评;

列席首届方志大会

注释:注1,信史,为一个汉语词汇,意义是较为翔实可托的史乘,指纪究竟在可托、无所讳饰的史籍。有笔墨记录,或有什物印证的汗青。相对于天下其他处所,中国较早进入信史期间(摘自收集)。

一九八二年,杭州开端编写“地名志”,林正秋受邀成为杭州市地名办公室的咨询专家之一,并为事情职员做了“杭州地名汗青特性”的教诲陈述,内容大多出自《梦梁录》、《武林坊巷志》、《湖山便览》这些处所志书的记录。

在我国冗长的汗青过程中,自从汉朝发明造纸术与北宋呈现活版印刷后,各朝历代大多有处所志书的呈现,只要没有战役、饥荒或处于特别年份,都有过处所志书的呈现,有着浓烈的中国特性,特别是浙江,人称“方志之乡”,它为人们处置处所史学研讨供应了确实根据。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国的方志学和近代呈现的“档案办理学”与“汗青学研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或许,我国处所志乃是这类学科的先祖。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