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不思灵卉异,竟将红缬染轻纱。
在浣花溪畔,薛涛首创了一种红笺,专门用来誊写诗文。她取胭脂木,加以玉女津的井水泡软捣浆,滴入海棠花汁,掺上云母粉,经心建形成绯红泛香的信笺,专门用来填写诗句。因是薛涛初创,世人又称之为“浣花笺”和“薛涛笺”。单是名字,就已婉丽之极,并且小笺天生后,另有天然的松斑纹理,云母的点点萤光,若隐若现的花香,情义娟娟的墨痕……用如许的纸来题诗,即使心中莲花开得漫山遍野,旁人看了,还是山崩地裂的冷傲。
含苞的时候,是一点一点的酡红,像一根根的洋火,在风中噌噌地擦着了,细细的梗子举起一小团药料,收回了暖和动听的光焰,很芳华,很怀旧。花后的海棠叶子,满是小片小片的,绿得有些暗,暗得有些深沉,好似心胸大爱一样的,对着小小的花苞花影,疏落有致地映托着。花苞翻开的时候,色彩就淡了,花瓣为粉红色,仿佛是有人正要对着鸾镜,来妆饰甜香光滑的美人颊,簪子挑起一点胭脂放在手心,再用清露化开了,才成了这般淡淡绮梦普通的色采,古典极了。
――薛涛《海棠溪》
比方她的这首《海棠溪》。
这是王建的《寄蜀中薛涛校书》。写薛涛的老景糊口。是时,薛涛以女羽士装束,幽居于浣花溪畔的枇杷巷,又建吟诗楼于碧鸡坊,才学还是超脱似东风,脾气却已清幽如古莲。
海棠这个词真是讨人喜好。
那种美,就只想尽快地找一小我分享,要不鄙人一刻就憋坏了――呀,东风开了,海棠开了,敬爱的,请和我一起去看海棠好不好?我们在花下比肩而坐,坐成古典的模样,然后,捡拾着海棠的前尘旧事,在笔墨的柔嫩呼吸里,认领悠远的内心,或幼年浮滑,或一夕衰老。
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色彩。
春教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总带花。
海棠花语:暖和、斑斓、欢愉、思乡、离愁别绪。(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那些海棠,亦曾与她花面交映。古蜀的青山道陌,锦江的流水白云,都曾见证――花似美人,美人如花。相看两不厌。而花与美人,都是生之造化,都是蜀地之福。读诗不知当日事,看花犹是旧时人。从诗篇中漏过的时候,才是仓促过客。
他看那海棠红,是猩猩红。看那枝叶绿,是鹦鹉绿,看在眼里,满是喜好。海棠是他的心头好。是他的风月才子。以是他才说: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色彩。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那么,那浣花溪畔的女校书薛涛呢?
写的亦是碧鸡坊一带的海棠。《三巴记》中有记录海棠溪的笔墨:净水穴左为龙门,峭壁平分,瀑布下垂,春游泛艇,必盘曲经此,渡江而归。穴之右为海棠溪,溪置花木,当夏涨时,擘舟深切,可数里而得幽胜矣……真是瑶池,如同博山炉上氤氲的那层龙涎香,幽胜奥秘得直教民气机恍忽。
成都是张大千的故里。他画中的海棠,成了心头乡愁的依托。两年后的春四月,繁华而慵懒的成都,海棠花还是开得如雾如纱,染醉了青山与江水,艳烈得不忍离枝……张大千在台湾离世。终究,他带着静止的时候,带着贰心中陈腐又斑斓的海棠,做着故里落英缤纷的梦,安然又深远的,沉甜睡去了。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