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口气不来便毕命,

【解释】须菩提,你的意义怎麽样?如果有人用充满三千大千天下的七宝来做布施,这小我所获得的福德。多未几呢?须菩提说:很多,世尊。为什麽呢?像这类福德只是虚幻相,并不是不生不灭的福德实相,以是如来只能说福德多。如果有人。实际此经中的义理,乃至只是用四句偈语来为别人解释申明,他的福德要赛过用充满三千大千天下七宝来布施所获得的福德。为什麽呢?须菩提,畴昔的现在的将来的统统诸佛,以及诸佛无上正等正觉法,都是从这部典范出世的。如果有人实际读诵此经,就是靠近了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还没有悟道,当可从经义中发无上正等正觉心。

在法海中必死无疑。

於生存亡死中,金刚经都随身,

寂静净土分第十

知否?此喜即由七宝布施以竟其功。

山珍海味令我们饱,

【经文】佛告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於法实无所得。」「须菩提!於意云何?菩萨寂静佛土不?」「不也。世尊!何故故?寂静佛土者,即非寂静,是名寂静。」「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该住色生心,不该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比方有人,身如须弥山,於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故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朗读金刚经之影象若深植脑海中,

【经文】复次:「须菩提!菩萨於法,应无所住,行於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故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成考虑。须菩提!於意云何?东方虚空可考虑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考虑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成考虑。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经文】「须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天下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故故?是福德。即非福德行。是故如来讲福德多。」「若复有人,於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别人说,其福甚彼。何故故?须菩提!统统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今后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经文】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罕见!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人、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聆听,当为汝说。善男人、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经文】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统统统统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如有色、若无色;如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馀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故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大乘正宗分第三

依法出世分第八

【解释】须菩提,你的意义如何?能够觉得瞥见我表面的身相,就是瞥见不生不灭,无所向来,亦无所去的如来吗?不成以,世尊,不成以觉得瞥见身相叫做见如来,为什麽呢?如来所说的身相,就是虚幻的身相。佛奉告须菩提:凡统统征象,都是虚妄的,比如在梦中,你瞥见江山大地亲朋老友,而实际上并没有。如果见统统征象就是虚幻相,当知统统虚幻征象固然有生灭窜改。而实际上本来就没有生灭,和不生不灭的如来没有两样,那麽,你若见诸相是虚幻相。就见到如来了。也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心,当可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