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叹这珍奇之处,字、诗、人,都是一样的幽独,一样的疏影横斜。
林逋身后,宋室南渡,杭州便成了京畿之地。朝廷命令,在孤山上修建皇家寺庙,山上原有宅田皆完整迁出。却独留林逋宅兆。后代猜想,或因林逋之名,或因触及风水,但这一点。已经无从穷究。
疏影。暗香。几枝横斜,朗朗有致。傍晚的窗棂揭开,窗外梅枝筛月影,模糊掩映。梅,就似那林下美人,就着水月,与山抒怀,与风含情。如此微吟相狎,无歌亦痴,无酒亦醉。
不由在树下发了一个年代远长的呆。
这是北宋隐士林逋的《山园小梅》。
花幽独,人幽独。
删繁就简,疏则阔,如留白之境,如梅之暗香在无寻处。可遇不成求。
道人还了鸳鸯债,纸帐梅花醉梦闲。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李清照亦爱梅。而她填词《孤雁儿》时,就已经写道: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媒介不妄耳。
我最爱的,是此中那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傍晚。
林逋的梅,是开在山园里的。因而便阔别了尘嚣,开得更加的清浅,更加的销魂,更加的如禅如道……开得遁了世。
林逋不但善诗,还工行草。他的书法,瘦挺清劲又轻巧若飞,像他的诗作,孤峭浃澹,极具风节。黄庭坚称之为“高胜绝人”,观其字,有不药而愈,不食而饱之服从。我在网上寻得一张,隔屏而看,仍然有森远绚丽的甘冽之意入心,如飞泉盘曲破壁,锋芒亦和缓,亦凌厉,隔着氛围与目光,和顺地劈翠穿云,纸上生香。
这个故事亦是浪漫得有些幽清。
附: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愈是可贵,愈是难写。写这篇梅,我真是一阵心虚。
君泪盈,妾泪盈。罗携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己平。
是谁在吹《梅花三弄》,惊破了春情?
好似有此一句,这千百年间里写梅的句子,皆可忽视不计。
相传林逋先生在幼时马上苦好学,成年后晓得经史百家。但他脾气高慢,爱好澹泊,勿趋荣利。宋真宗闻其名,赐粟帛,并诏告府县存恤之。林逋虽感激,却不以此骄人。经常有人劝其退隐,均被直言回绝。并自谓: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繁华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适宜。
茫茫山间,无雪可踏。坐在青石上,闻着花香,看橘子洲横卧潇湘,民居里生起蓝柴烟,心是欣然的,亦是疏阔的。
忽地想到,张岱描画女子的那句:孤意在眉,密意在睫,解意在烟视媚行。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销魂。
梅花,那就让我在这世俗的人间里,眺望着你,猜想着你吧。
只余寥落,只余孤寂,只余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