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句诗,头一句“掌书仙”,你道是甚么出处?各位听小子说来:唐朝时长安有一个倡女,姓曹名文姬,生四五岁,便好笔墨之戏。及到笄年,风韵素净,仿佛神仙中人。家人教以丝竹官商,他笑道:“此贱事岂吾所为?惟墨池笔家,使吾老于其间,足矣。”他出口落笔,吟诗作赋,清爽俊雅。任是秀士,见他钦伏。至于字法,上逼钟、王,下欺颜、柳,真是重出世的卫夫人。得其片纸只字者,重如拱壁,一时称他为“书仙”,他等闲也不肯轻与人写。长安中繁华之家,豪杰之土,辇输金帛,求聘他为偶的,不记其数。文姬对人道:“此辈岂我之偶?如欲偶吾者,必先投诗,吾当目择。”此言一传出去,不要说吟坛才子,争奇斗异,各献所长,大家自发得得“大将”,就是张打油、胡钉铰,也来做首把,撮个空。至于那强斯文,老脸皮,虽不成诗,压韵罢了的,也偏不识廉耻,诌他娘两句出丑一番。谁知投去的,好歹多选不中。这些人还希冀出张续案,放遭告考,把一个长安的后辈,弄得如醉如狂的。文姬只是嘲笑。最后有个岷江任生,客于长安,闻得此事,喜道:“吾得配矣。”旁人问之,他道:“凤栖梧,鱼跃渊,物有所归,岂妄图乎?”遂投一诗云:
仙家无复亦无秋,红日清风满翠楼。
当时名妓镇东吴,不好黄金只好书。
文姬对待毕,大喜道:“此真吾夫也!不然,安晓得我的来处?吾愿与之为妻。”即以此诗为聘定,留为佳耦。自此,春朝秋夕,佳耦相携,小酌微吟,此唱彼和,真如比翼之鸟,并头之花,欢爱不尽。
太学榜下未授职,只在盼奴家里,两情愈浓,只要图个毕生之事。却有一件:名妓要落籍,最是一件难事。官府恐怕缺了会承应的人,下属过往责怪,很多不便,十个到有九个不肯。以是有的批从良牒上道;“幕《周南》之化,此意良可矜;空冀北之群,所请宜不允。”官司常常如此。不是得个极大的情分,或是撞个极帮衬的人,方肯全面。现在苏盼奴是个驰名的能诗妓女,正要插趣,谁肯轻简便放了他?前日与太学来往虽厚,太学既无财帛,也有力量,未曾替他营脱得乐籍。此时太学因然得第,盼奴还是个官身,却就娶他不得。
似此多情世所稀,请君听我歌天水。
况有碧霄归路稳,能够同驾五云虬?
玉皇殿上掌书仙,一染尘心谪九天。
话说宋朝钱塘有个名妓苏盼奴,与妹苏小娟,两人俱美丽工诗,一时齐名。富豪后辈光临安者,无不肯识其面。端的车马盈门,络绎不断。他两人没有嬷嬷,只是盼儿当门抵户,倒是姊妹两个多自家为主的。自道风致胜人,不耐烦随波逐浪,虽在繁华绩丽地点,心中常怀不敷。只愿得遇个知音之人,随他毕生,方为结局的。姊妹两人定见不异,极是过得好。盼奴心上有一小我,乃是皇家宗人叫做赵不敏,是个太门生。元来宋时宗室自有本等禄食,本等职衔;如果甘心读书应举,就不在此例了。以是赵不敏有个房分兄弟赵不器,就自去做了个院判:唯有赵不敏自恃才高,务要登第,通籍在太学。他才情敏捷,人物风骚。风骚当中,又带些虔诚实在,以是盼奴与他相好。盼奴不见了他,饭也是吃不下的。赵太学是个墨客,不会经管家务,家事日渐冷落,盼奴不但不嫌他贫,凡是他一应灯火酒食之资,还多是盼奴周给他,恐怕他因贫废学,常对他道:“妾看君决非庸下之人,妾也不甘久处风尘。但得君一举成名,提掇了妻身出去,相随毕生,虽布素亦所甘心。切须用心读书,不成懒惰,又不成用心他务。衣食之需,只在妾的身上,管你不缺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