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憬悟二字真是谈何轻易。它就像孔子的仁,一方面想要就有(我欲仁,斯仁至矣),另方面又难以企及(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正可谓近在面前,远在天涯。[25]

因而便有人问:柏树子也有佛性吗?

烧饼婆婆说:好!我有一问。答得上来点心白送,答不上来别处去买。《金刚经》上说,畴昔心不成得,现在心不成得,将来心不成得,叨教法师要点哪个心?

当然。禅宗五大流派之一临济宗的初创人临济义玄,就主张“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逢罗汉杀罗汉”;惠能的六世法孙德山宣鉴则宣称:这里无祖无佛,达摩是老臊胡,释迦老子是干屎橛,文殊普贤是担屎汉。这就从佛祖、菩萨再到禅宗的祖师爷,一个很多地全骂完了。[27]

甚么是执?就是一根筋,断念眼,不开窍,非在一棵树吊颈死不成。执则迷,迷则不悟,叫“执迷不悟”。这是统统众生的通病,就连某些号称禅师的人也未能免俗。比如唐末禅师祖印明,便曾如许向惠能叫板:

临济义玄说:成佛呀![29]

丹霞天然却翻身跪下来讲:谢恩师赐法号。

呵呵,既明万事皆无物,何必管他受钵盂!

实在,棒喝,胡说,呵佛骂祖,都是为了直截了本地破执。因为众生执迷,不过因为总以为有某种东西不能不“死认”。死认就固执,就不憬悟。为了破执,只好懦夫断腕以身试法,拿佛、祖、经开刀。擒贼先擒王,树倒猢狲散。最崇高的都能够不当回事,另有甚么可固执的?就连“我”也能够否定,比如马祖道一的法嗣兴善惟宽。

意义也很清楚:你既然已知菩提无树,明镜非台,四大皆空,万法皆无,为甚么还要夺人衣钵?如此知行不一,骂作胡涂已是口下包涵,且看他如何对答。

总之,跟他们学佛,不是挨打就是挨骂。

破执有三关:我执、法执、空执。我执,就是固执于我,不知“我由法生”。法执,就是固执于法,不知“万法皆空”。空执,就是固执于空,不知“空亦是空”。能破我执,就是罗汉。能破法执,就是菩萨。能破空执,就是佛。

当然是答复。

那人便问:既然不是众生,莫非是佛?

别的另有胡说八道或文不对题,比如惠能的五世法孙赵州从谂(读如审)。有人问他甚么是古佛心,他答“三个婆子排班拜”;问他甚么是永久真谛,他答“一个野雀儿从东飞过西”;问他甚么是祖师西来意,他答“庭前柏树子”。

叨教,这是答复了呢,还是没答复?

江湖骗子、犯警奸商、赃官贪吏,乃至窃国悍贼,则无妨仍然故我。归正只要在恰当的时候放下屠刀,佛界仍有你一席职位,此前则固然纸醉金迷,杀人放火,男盗女娼。禅宗已经为你留下后路,并且筹办了心灵鸡汤。

兴善惟宽说:有。

兴善惟宽说:我不是统统众生。

德山宣鉴瞠目结舌。

丹霞天然说:没舍利吗?那就再烧两尊。[26]

临济义玄说:不看经。

道信大悟,因而入门。[22]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丹霞天然当即改道江西去见惠能的三世法孙马祖道一,却被马祖一球踢到石头希迁那边。因为丹霞天然见了教员也不说话,只是用手托着额头,意义是要剃度。马祖晓得来者不善,便将这烫手山芋扔了出去。

兴善惟宽说:也不是东西。[33]

是的,因为破执极难。

作歹多端也没干系?

禅者问:施主到那里去?

是为“否定之否定”。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