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孤光点萤[第2页/共4页]

桓淞都未出言,他却忽而出声,世人满目惊奇,齐刷刷朝他看去。王玉溪亦是望了畴昔,眉峰一挑,嘴边弯起一道小小的弧度,似是才见着他,明知故问道:“足下何人?”

与这武将相反,桓淞的嗓音衰老而陡峭,极尽严肃的端倪间,尽是泰然,他道:“贤侄不知,起初魏军奇袭,城中士族便有举家南迁之意。然为民气安宁,老夫硬是闭了城门,一为不叫特工入内,二为不准士族外逃。遂这些日子以来,城中士族多是闭门不出,事不关己。现在,能捐出这些牛羊,已是可贵呐!”

各位如果喜好请多多保举给朋友,多多砸给小公主炸弹营养液啊,有空写个长评啊!

唯有刘铮立在最后,面如土色,顿足不已。

他话音一落,世人皆是揪然变色,纷繁盯住王玉溪,满脸的错愕。这时,便见刘铮俄然一动,不顾娄擎制止,急不成耐地出声说道:“此计言何其谬也!恶毒过火,非乃君子所为。一旦被晓,亦为大祸!不成!”

王玉溪自是明白他话中深意,昨夜雨淋淋,本日倒是阳光亮媚。王玉溪因着透窗而入的明丽晨光眯了眯眼,嘴角一扯,说道:“虽如此,然在溪看来,若士族均此漠不关己,城中百姓怕也连合不过几时。敢问诸君,现在是满腔郁愤,一心杀敌。但若回过神来,再见城中士族高高挂起,奋身百姓当何如?”

桓淞话音方落,娄擎眸中便现出了体贴之意,更刘铮眸中隐含着热切。

他这话,真是一语挑中关键,恰是他所愁。桓淞挑了挑眉,双目炯炯地看向王玉溪,知贰心中已有答案,蹙眉问道:“那贤侄觉得,吾等当如何?”

闻言,世人皆叹,心折口服道:“昨日莫非女君肝胆,三郎奇智。本日如何,实是难知!”

将如此宠遇看重他的模样,就实是叫人匪夷所思了。

哪知,王玉溪收回目光已不看他,慵懒今后一靠,执起酒盅,渐渐饮了一口,骨节清楚的长指扣了扣桌面,再看向他时已没了客气,冷冷说道:“守城卫国本为男儿事,满座丈夫,却需千岁殚精竭虑,来定乾坤么?如此,你是看低了吾等?还是看低了千岁?”

这一语吐出,便是以守礼二字抹平了刘铮的颜面,也道名了他刘铮不但是那名不见经传的秦元刘氏后辈,亦是他娄家的半子。堂中都是聪明人,闻言,再看刘铮时公然客气了几分。

王玉溪的目光在桓淞面上一顿,缓缓划过世人,点头一笑,自紧邻长官左边的空榻上坐下,目光在娄擎与刘铮面上必然,便收回眼,望住桓淞,声音阴沉,缓缓说道:“女君昨夜实是劳累,本日便有些下不来榻。”

见此,王玉溪亦是起家,朝桓淞拱手道:“女君独在府中,溪先离一步,便不再叨唠了。”

此言一出,高低立判。刘铮一言,先前仁义,现在却似如作态效颦。他面红耳赤,实是骑虎难下,硬撑着平静,又是一礼,自认输道:“铮诚庸短,不识三郎高见。然此计连累甚广,既是千岁在此,何不请千岁一道定议?”他的意义便是道王玉溪虽是高士却未在朝为官,如此定议国事似有不当,便是真要参议,诚该天骄公主定议才是。

酒水汩汩,他当着娄擎与众将的面,直截与王玉溪商讨道:“老夫昨夜得讯,韩拔因家宅之乱身葬火海,蛮贼趁虚而入,已是攻破了蒲城。现在,吾鹏城亦危在朝夕,救兵却还要两日才至。然魏津实是块难啃的骨头,以他之脾气,即成了丧家之犬亦还是不放不休,即便被烧毁了粮草,昨夜仍原地安营,搏斗战马以慰将士,如此手腕心智,真乃旁人莫及。只怕,救兵未至,他便打起精力,重头再来了!”说着,桓淞摇了点头,沉着脸看向王玉溪,怅怅长叹道:“而吾鹏城有甚?老弱残兵矣!”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