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从钓钩子主想到办水师[第1页/共3页]

曾国藩十多岁时,在石鼓书院从汪觉庵先生读过两年书,早迟早晚在湘江边漫步,看着江上星星点点的钓钩子和站在其上的渔翁,感觉他们真是天下上无忧无虑最欢愉的人,常常不自发地吟起《三国演义》开卷那首知名氏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豪杰。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还是在,几度落日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东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个时候,攻读"四书""五经"的烦躁厌倦之情,便会一时淡化,功名莫测的忧愁忧?,也会获得半晌安抚:当么子大官,建么子功业,"是非成败转头空",还是当个渔翁幸运!

"恩师一贯不大到城里来,此次进城,有何贵干?"曾国藩问。

吃过午餐后,曾国藩陪着汪师和岳丈前去城南王衙坪。传闻去拜访船猴子的后嗣,湘勇中墨客出身的营官哨官个个兴趣稠密,大师都想跟着去。曾国藩怕去的人多,王家接待不起,制止了他们,只带罗泽南和国葆同业。

"曾大人!"呼声从岸上传来,打断了他的遐想。他转头一望,岸上的亲兵正对他打手势,表示他把船划到岸边来。

曾国藩笑道:"恩师与大儒结上亲戚,该当庆祝。""前年满女嫁给了世全的老四。这孩子酷好诗书,有乃祖遗风。""传闻王家世代建有船山先生的记念室,畴昔在石鼓书院读书时,竟未一至,实在遗憾。""既然想去,我看明天最巧,下午我们一道到王衙坪去拜访汪师的亲家如何?""恰好,"曾国藩说,"下午我就陪二位白叟一起去瞻仰船山先生的故居,以偿夙愿。"觉庵满心欢畅:"伯涵肯去,这可给世百口增色添辉了。"国葆传闻下午要去王家,当即叫一名亲兵先去告诉王世全。

曾国藩饶有兴趣地将钓钩子划到江中,国葆也划着一只跟着他,两个亲兵在岸上等待。钓钩子上的渔翁看着清闲安闲,真合法起来却不那么轻易。船并不听曾国藩的使唤,摆布扭捏,弄得他常常站不稳,有几次闲逛得大,连装鱼的桶都打翻了。国葆的处境,也不比哥哥强多少。曾国藩坐在船上,心猿意马,不能安宁。一时想起畴昔在江干的吟游,一时又想起在刑部时的审理案件,一时又想起好久没有去看岳父了。另有汪师,已二十五六年未见面,怕是早已白发皤然了吧!一时又想起,对金松龄太残暴了,实在不杀也能够。一个时候畴昔了,他的心机很少安静过,钓钩子也一向在闲逛,鱼儿也很少有中计的。他看看船头上那只小木桶,除几条瘦瘪的浮油子在窜来窜去外,还是一桶净水。他叹了一口气:此生当代大抵当不成一个像样的渔翁了。

衡州因为地处湘南,即便是夏季,只要太阳出来,就显得暖和如春。那条秀美的湘江,在夏季的阳光晖映下,益发显得纤尘不染,一清到底,实在逗人爱好,偶尔还能够看到几个不怕冷的后生子在江中泅水!江面上除开来往的货船、客船外,另有一种本地叫做钓钩子的划子,划子上只能坐一小我。一年四时,哪怕是烟雨霏霏的时候,湘江上都充满了这类钓钩子。渔翁们或站或坐在船上,把钓竿垂向水面,屏心静气,等着鱼儿中计。夏季和暖的江面上,没有风,水不急,钓钩子稳稳铛铛,如同用钉子钉死在水中。头上鹰击长空,脚下鱼游浅底,的确令民气旷神怡。这类北国冬钓的景象,与柳宗元笔下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北方风味大异其趣。到了日落西山的时候,渔翁们上得岸来,一手提着满满一桶鱼,另一只手扶着反扣在肩膀上的钓钩子,笑微微地回家去。那景象,恰是"高歌一曲夕阳晚"的典范写照。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