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委托东征局办厘局[第1页/共2页]

世人有的说听过,有的说没听过。郭昆焘说:"客岁年底,左都御史雷以諴到扬州佐江北大营,目睹营中饷银奇绌,乃仿汉朝算缗之法,对商贾实施十文抽一之税,传闻每个月可得银七八万,江北大营从那今后,再不虞饷银匮缺。""雷总宪实施厘金事,我亦有所传闻。"一向坐在中间未开腔的刘蓉说,"传闻现在苏北关卡林立,百姓怨声载道,厘金局混进很多贪劣之辈,乘机欺诈讹诈,实际上不是十文抽一,而是抽三抽四。如许的抽法,商贾何能接受得了!我们湖南处所瘠薄,非官商大贾辐凑之区,财产不过敌江苏一大县罢了。倘若湖南也仿照苏北设关立卡,怕的是商贾裹步,民不聊生。""孟容说的固然有事理。"郭昆焘接过刘蓉的话头,"苏北厘金对商贾百姓有害,且运营不得人,我们可之前车之覆为鉴,把事情办好些。""筱荃,你看湖南能够办厘局吗?"曾国藩问李瀚章。

众皆大笑。曾国藩凄然地说:"为争得这三点水,湘勇支出了一千多人的代价。"一句话,说得大师内心都不好受。过了一会,他又自解道:"兵戈哪有不死人的事理,我们毕竟争了这口气,把三点水夺了返来,也对得起死去的兄弟。"郭昆焘紧接着说:"恰是这话。三湘父老凑集十万两银子,再加上四川解来的六万、广东解来的四万,合起来共二十万两,给弟兄们庆庆功。"传闻带来这么多银子,曾国藩大为欢畅。这两个月来,他为军饷之事颇伤脑筋。先觉得武汉攻陷后会获得一笔钱,谁知湘勇从营官到勇丁,几近个个饱了私囊,大营却没有获得几两银子。他奏请朝廷饬陕西巡抚王庆云解银十四万,江西巡抚陈启迈解银八万,至今不见分文。特别是陈启迈,更令曾国藩愤恚。率师东下,不恰是为了江西吗?他竟然能够疏忽这支人马的存在!

大战结束后,曾国藩将军队调集在田家镇休整。第一件事便是向朝廷报捷,为着力最多的几个将官讨封赏,为阵亡的将官请恤。对于普通的湘勇,曾国藩对厥后事的安排也非常正视。他晓得优恤死者,能够鼓励生者,并在田家镇上建起一座范围弘大的祠堂,取名为田镇昭忠祠。凡哨长以上的将领,都在昭忠祠里供有神主。哨长以下的勇丁,也将每人的名字、籍贯、生卒年代刻在石碑上。如许的石碑共有八个。曾国藩还亲身为昭忠祠题写一联:"巨石咽江声,长鸣今古豪杰恨;崇祠彰战绩,永奠湖湘后辈魂。"祠堂完工那天,曾国藩带领全部营官和幕僚恭恭敬敬地向死在田镇的亡灵祭奠。在卷烟环绕中,曾国藩充满豪情地朗读祭文。读着读着,他俄然放声大哭起来,使得统统插手者大受打动。

数今后,亲兵报湖南巡抚骆秉章遣东征局郭昆焘、李瀚章等人前来犒军。东征局是骆秉章应曾国藩所请,在长沙建立的专为湘勇办事的后勤部分,由郭昆焘、李瀚章为头包办。李瀚章是刑部郎中、安徽庐州人李文安的宗子。李文安是曾国藩的会试同年,对曾国藩的学问非常敬佩。道光二十四年,李文安命次子李鸿章来北京,拜曾国藩为师。李鸿章字少荃,为人最是聪明聪明,更兼敢作敢为,深得曾国藩的喜好。第二年,李鸿章中进士入翰林院。咸丰三年,工部侍郎吕贤基在安徽客籍办团练,知李鸿章无能,奏请来安徽和他一起办。前年,李瀚章以拔贡分发湖南。曾国藩信赖这个年家子会实心实意为他着力,便将他调来东征局。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