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分权,又反贪
秦汉时,处所行政机构是郡县两级。汉朝郡国并行,也是辖县。东汉末年开端,州郡县三级。隋唐两朝为了减轻群众承担,去了一级,改成州县两级。但因为唐朝边境太大了,州太多,中心不好办理,以是划天下为二十二个道,停止监察。厥后,道就变成了实际的一级行政机构,处所变成了道、州、县三级。北宋改道为路,路、州、县三级。北宋在路一级设立四个长官:帅司、宪司、仓司、漕司。帅司就是经略安抚使,实际上是权力最重的,像范仲淹,经略安抚使兼知延州,抵当西夏;宪司就是提点刑狱使;仓司即提举常平使,专管水利、茶盐。王安石变法推行后,仓司也卖力监督推行常平新法;漕司就是转运使。
当初徐达的夫人进宫跟马皇后谈天,妯娌俩的感受,就没甚么顾忌。徐夫人说你们家屋子真大,真好。皇宫当然真大、真好了。朱元璋一听,顿时命人把徐夫人乱棍打死。你甚么意义,你说我们家屋子大、屋子好,你有觊觎帝位、不臣之心。把人打死以后奉告徐达,你这媳妇太坏了,这是祸害,我把她打死了,你谢恩吧。徐达还得谢恩。最后连徐达也给弄死了。
刻薄寡恩
六部尚书直接由皇上卖力,即是皇上兼任辅弼,应当是宰相干的活,皇上给干了,这下皇上忙不过来了。传闻,朱元璋最忙的时候均匀一天要看三百多件奏章,脑袋都大了。“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充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朱元璋能写出这类打油诗,程度已经不错了。如何办呢?设立殿阁大学士。由翰林学士入值内阁,帮忙他看折子。这些翰林学士品级很低,六七品、七八品的模样,不会对皇权构成威胁。此项轨制成祖、仁宗、宣宗一向相沿,到宣宗朝,翰林学士品级越来越高,二品、一品,最后由各部的尚书兼任内阁大学士。
如许,内阁实际上就变成了宰相,但是它比本来宰相的权力大大缩小了,为甚么呢?我们今后讲清朝的军机处也要讲这个题目。之前宰相是有本身的办公府邸的,中国当代文官最高的加衔开府仪同三司,让你开府、建府,就申明你的职位高。你有府你便能够辟僚属,像汉朝宰相的十三曹,有一个庞大的办公机构。明朝内阁大学士是在内阁――皇宫里边办公,没有僚属,顶多有点儿秘书,根基甚么事都得亲历亲为。内阁大学士的本差能够是吏部尚书、礼部侍郎之类,内阁学士是兼职,明朝是没有宰相的。朱元璋还立下圣旨,就是皇明祖训:后代子孙不得预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斩。你不能立丞相。你的大臣要建议你立丞相,你把他杀了。宋朝天子的祖训是不得刑戮士大夫及上疏言事者。明朝是臣工敢言立相者斩,你敢建议天子立相,就宰了你。由此可见宋朝的敬爱。如许,中国的宰相由独相、群相到废相,完整没有了。
按察司简称是臬台。都批示使司简称都司。厥后感遭到处所权力太分离,政出多门欠好办事,就由中心派出官员巡抚某地,无按期、无定员。到了明末,巡抚变成了正式的机构,就相称于省长了,三司就变成了巡抚的下级。到了清朝,巡抚是正二品,布政司和按察司都变成三品,相称于民政厅、财务厅、司法厅、查察厅。都司就更低了,成为绿营兵里边的中级官职。
明朝处所实施三司分权:承宣布政使司,办理民政和财务;提刑按察使司,办理监察和司法;都批示使司,办理军政――统称三司。三司的级别是都批示使司最高,正二品,布政司正三品,按察司从三品。为甚么这么搞,也跟蒙前人不会玩儿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