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酒徒之意不在酒”。闻此言,诸国使节,心领神会。千恩万谢而归。

三人虽各有所属,却兼有公心。王曹二党,并无贰言。

又谓“得人财帛,与人消灾”。收受诸国贿赂,曹嵩这便好言欣喜。只说,诸王乃受陈王宠勒迫,故不得不为之。且诸王只享食俸,并无亲政之权,亦是情有可原。只需免除国相,当可得免。

太师坐卧起居,统统如旧。举止如常,三餐定时。与群僚论政,从未断绝。且政令所出,必有所行。世人这才各自心安。

须知,陈王宠并无子嗣。循例,若不取近枝继为王嗣,则无嗣除国。更加陈王宠身犯大逆之罪。多数会除国为郡。

此亦可左证。曹氏父子,必将大权独揽。

当时,何必曹氏父子,领兵来攻。天下悠悠众口,亦足可积毁销骨。失大义傍身,如董卓旧事,必遭天下共击之。

累日来,王党徒众,早出晚归,闭门谢客。齐聚太师府,参议对策乃其一,抱团取暖是其二,离家辟祸为其三。

谓“树大好乘凉”,又说“树倒猢狲散”。眼看王党颓势尽显。甄都朝野,暗潮涌动。为求独善其身,朝野高低,百官拜托来往,驰驱不休。

甄都城内。特别曹太保府前里道,累日接车如龙。多是淮泗诸王,遣使来拜。曹嵩来者不拒,大开便利之门,迎来送往,敛财无数。

何如事急从权。唯恐陈国大乱,累时势崩坏。天子遂允之。

“令君,言之有理。”略作考虑,伏完这便觉悟。别说百官如何,天子如何。便是王太师,断不会如此行事。

曹党终是扬眉吐气。

累日来,太师府前里道,多有公孙二雄,兵马戍守。更加曹孟德将兵入陈,甄都骁将,唯有公孙二雄。曹党若无真凭实据,亦不敢等闲招惹。

单凭公孙二雄麾下数万兵马,如何力敌。

闻陶恭祖,已二让徐州。群雄皆拭目以待。待三让礼成,吕奉先受让徐州。并百万之众,与曹孟德一决雌雄。何人称雄,犹未可知也。

若再沉思。徐州四国一郡。世人皆知,四国相皆出王党中坚。正因得四相暗中互助,吕布方能客军孤城,疗摄生息。更一来二往,为徐州座上宾。

淮泗诸王,暗行不轨,又与我等何干?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