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
耳中常闻顺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动听
。君子持身之符,反为小人营私之具矣,惜哉!
鹬蚌相持,兔犬共毙,冷觑来令人猛气全消;鸥凫共浴,鹿豕同眠,闲观去
士君子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示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挽救
。
凉不涉,栖心于淡泊而甘苦俱忘,其得意为更多也。
人生原是傀儡,只要把柄在手,一线稳定,卷舒自在,去处在我,一毫不受
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佣。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如口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试思未生之前有何象貌,又思既死以后有何风景,则万念灰冷,一性寂然,
得志之悲。
以幻迹言,不管功名繁华,即肢体亦属委;以真境言,不管父母兄弟,即万
性天澄彻,即饥餐渴饮,不过康济身心;心肠沉迷,纵演偈淡禅,老是播弄
物皆吾一体。人能看得破,认得真,才气够任天下之承担,亦可脱人间之缰锁。
居轩冕当中,不成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必要怀廊庙的经纶。处世不
看破有尽身躯,万境之尘缘自息;悟入无坏境地,一轮之心月独明。
拙而忌人之能。
山隔断,天光常与水相连”,此是彻上彻下得真意。吾人不时以此气象注之心目
虚生之羞?
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机,又要有段萧洒的兴趣。若一味敛束贫寒,是有秋杀无
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婉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
招战役。
从肥甘丧矣。
满室清风满几月,坐中物物见天心;一溪流水一山云,行处不时观妙道。
体万倍也。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扼我以遇
心之为祸。
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矜名不如逃名趣,练事何如费事闲。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
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认识为内贼,只是仆人公惺惺不昧,独坐中堂,贼便
。群信不以彼易此也。
自可超物处而游象先。
鹤唳、雪月、霜天、想见屈大夫醒时之狠恶;鸥眠、东风、暖日,会知陶处
。
滞,太虚何尝一毫障蔽,人之心体亦当如是。
迷则乐境成苦海,如水凝为冰;悟则苦海为乐境,犹冰涣作水。可见苦乐无
。
饮宴之乐多,不是个好人家。声华之习胜,不是个好士子。名位之念重,不
叶荣茂者。
化为家人矣。
者,其知始真。
,绝俗亦是苦,听吾侪善自修持。
要包涵的。
使我机心顿息。
问祖宗之德泽,吾身所享者,是当念其堆集之难;问子孙之福祉,吾身所贻
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以迹用不以神
奇迹文章随身烧毁,而精力万古如新;功名繁华逐世转移,而时令千载一时
孙造福。
来路都塞尽,则统统好物都咬破矣。
好虽清,魔障终在。语云:“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
知成之必败,则求成之心不必太坚;知生之必死,则保生之道不必过劳。眼
仁民气肠宽舒,便福厚而庆长,事事成个宽舒气象;鄙夫动机迫促,便禄薄
则訾议丛兴。君子以是宁默毋躁、宁拙毋巧。